東北網5月14日訊 四五個人團購一套別墅可省30多萬元,參加單位的團購房活動每套房子每平方米能省1000元左右,面對如此大的『砍價』空間,近期,哈爾濱許多市民或通過單位,或和朋友合伙與開發商『砍價』購房,享受到了極大的購房優惠。
市民:合伙『砍價』省錢
去年10月,哈市市民劉英終於住進了期待已久的別墅。據劉英介紹,她和愛人經營批發生意多年。去年年初,劉英和她的朋友們在位於哈市松北區的一家大型樓盤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別墅,幾家人產生了團購的想法。包括劉英一家在內的五個家庭找到開發商,經過議價,原價126萬元的別墅講到87萬元,辦完手續後房款總額90萬元,每套別墅節省了30多萬元。
今年5月初,哈市市民李國棟所在的單位為了解決單位職工的住房困難,決定在哈市群力開發區為職工團購住房,單位公布的團購價格是每平方米3500元。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群力附近的房屋價格在4000元左右,距離市區稍近,已經開工的項目每平方米的價格已經接近5000元。
市民張莉則認為,團購房要求先期交納45%的首付款,而購買商品房在銀行辦理貸款首付款只需交納20%;另外房地產公司先期聲明,如果房子出現風險,購房者有承擔風險的責任。所以張莉選擇了觀望。
開發商:近期不少市民組團購房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許多參與團購房的市民都認為團購房不僅省錢,更重要的是一起參與購房的都是自己熟悉的親友和同事,將來住在一個小區裡可以互相照應。
哈市松北區一大型樓盤的銷售經理韓青對記者說,該公司在松北區的樓盤總套數達到了3500餘套,去年哈市房地產市場受國內大環境的影響十分蕭條,蓋好的房子賣不出去,開發商手裡缺乏流動資金,難以維持正常的運轉。從去年年末開始,哈市的房地產市場稍有回暖,於是,團購房群體開始出現。開始是開發商主動與各家單位聯系銷售團購房,而近期則有不少市民自發組成團購的群體前來『砍價』購房。雖然市民把房價壓得很低,前期的利潤很少,但是團購客戶帶來的後期效應是巨大的,可以通過大批的團購客戶帶來更多的潛在客戶。另外,公司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回籠資金,同時節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房產部門:團購房存在風險
記者從哈市房產住宅局了解到,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政府鼓勵單位組織個人團購住房,這樣不僅可以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還可以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但是團購房,尤其是團購期房存在風險。據介紹,前年,哈市一家單位組織市民團購房,當時房子的售價每平方米低於市場售價近1000元。然而在開發商建房的過程中,隨著成本的不斷提高和開發地段房價的不斷上漲,開發商提出要加價,否則不交房。
房產部門提醒市民,對於參與團購期房的購房者來說,如果由單位出面跟房地產開發公司洽談,安全系數高些;但由中介人牽線的團購形式,則要考慮到資金交易風險;另外,跟小開發商談團購也應注意資金交易風險,同時還應注意相關合同的細化。團購往往要簽補充的購房協議,包括涉及不同於一般的付款方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為團購房超低的價格,可能成為一些炒房人追逐的對象。記者從哈市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了解到,一些人以團購房的名義購買到一些樓盤後,往往再標上正常的市場價格出售,以此獲利。這種炒房現象將造成市場混亂,不利於樓盤後期的開發與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