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6日訊 在15日的『民營企業招聘周』上,求職者共簽訂求職意向協議5254份,其中大學生佔到了2809份。記者在招聘現場了解到,相當一部分招聘企業看重大學生的就業態度,有『先就業後擇業』意願的學生備受企業青睞。
想工作對口太難了
王超強是佳木斯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今年7月份畢業。4天前來到哈爾濱後,他一共跑了七八個招聘會,應聘了十多家企業。『簡歷投了十多份,到現在只有3家單位聯系我,其中兩家是營銷崗位,只有一家是專業對口的單位,但是這家單位給的工資太少了,只給800元包住不包吃,生活根本得不到保障,我現在天天在跑招聘會。』王超強說,一同來找工作的還有幾個同學,情況都不理想。『想工作對口太難了,現在看來很可能要先就業再擇業了。』王超強說。
『不管專業對不對口,有個工作就行,我現在缺少的是經驗,只要給機會我就能乾好,總比四處奔波好。』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的李林對記者說,他參加了三四次招聘會,不管專業是否對口,只要覺得自己能乾的就都投了簡歷。雖然有四五家企業和他取得聯系,但並不對口。『先找個工作乾著,然後再談理想吧!』李林笑著說。
應該先就業後擇業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招聘企業還為專業不對口的求職者准備了崗位。比如一家科技發展公司正在開啟一個培訓項目,主要培訓的崗位就是醫藥護理,為想找到工作,專業卻不對口的應聘者提供就業機會。應聘者可以在該公司免費培訓,培訓合格後實習上崗,實習期滿合格者就被錄用。據該公司人事部的王明宇介紹,培訓主要面向大學應屆畢業生。『我們都是從校園裡走出來的,專業對口的工作確實不好找,只要大學生有就業的意願,我們就希望能給他們提供機會。』王明宇說。
很多招聘單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大學生普遍缺少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但是他們都願意為大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可能心氣過高,不能正確定位的問題,用人單位表示理解,並希望大學生求職要理性,不要過高地定位,先就業後擇業纔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