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哈醫科大學專家破解傷寒病致病菌進化方式
2009-05-16 14:29:5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陳英雲 喬蕤琳 初霞 姜雪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6日訊 傷寒病致病菌的研究在學術界近百年未有定論。日前,哈醫科大學基因組中心采用比較基因組學方法,以翔實的數據最終證實,導致傷寒病的病菌不是由共同祖先進化而來,而是各自分別獲得有關遺傳性狀後,再成為侵襲人體造成傷寒病的特殊病原體。此項成果破解了傷寒病致病菌進化方式這一世界性難題,對傷寒病的基礎性研究將產生深遠影響。

  1881年,人類首次從傷寒病人身上分離到傷寒沙門氏菌,並確定為傷寒病的致病菌。後又陸續分離到包括甲型、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等能引起類似疾病的沙門氏菌。20世紀上半葉,為研究傳染病致病因子的起源、進化和控制問題,歐美科學家開始著手探究這些病菌的進化方式,但一直未得到確切結果。

  為給這個多年懸而未決的世界性難題找到答案,哈醫科大學基因組中心主任劉樹林帶領科研團隊采用比較基因組學方法,預測了致病菌的4640個完整編碼序列和152個假基因。在比較了六株傷寒沙門氏菌共有的3691個基因、並據此建立種系進化樹後發現,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與豬霍亂沙門氏菌共居於進化樹一端,而傷寒沙門氏菌卻居於相反一端。這說明,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和傷寒沙門氏菌來源於不同的直系祖先,二者在致病特性上的相似是趨同進化的結果。科研人員認為,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在與人類的共同進化中,很可能遭遇了巨大的選擇壓力,纔在一些蛋白質序列上發生了顯著變化。

  據悉,哈埠醫學專家的這一科研成果將有助於探討病原體與人體共進化過程中的互相作用方式與機制,並對今後尋找人類控制病原體的新手段產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