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聞網訊:雖然黑龍江省地產奶的品質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經受住了考驗,但是『一枝獨秀』的黑龍江乳業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面前難免困局之惑。
4月21日,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局長祖偉在『落實省政府奶業專題會議精神新聞通報會』上坦言:『目前黑龍江乳業整體形勢嚴峻。』這個結論是該局經過三個多月調研分析得出的。
本土乳業內懮外患
黑龍江省是僅次於內蒙古的國內第二大奶業基地,但祖偉介紹,黑龍江『奶牛生產已呈下降之勢』的現狀則令人擔懮:一是殺牛賣牛現象嚴重。二是單產水平下降。三是存欄增速低於自然增長速度。
目前,黑龍江省單產5噸的成母牛價格僅在5000元—6000元左右(去年為10000元—12000元),並且有價無市,部分奶牛大縣出現淘殺奶牛現象,如雙城市3月10日以來每天淘汰奶牛200頭左右,是正常淘汰量的2倍;受養殖效益下滑影響,奶農對奶牛的飼養投入不足,造成奶牛單產水平下降。目前平均每頭奶牛產奶量為15公斤/天,而去年為16.7公斤/天,由此推算2009年黑龍江省奶牛單產水平將低於去年5噸的平均水平;另據統計,一季度奶牛存欄221.8萬頭,奶牛存欄數量出現了30年未有的低於自然增長率8個百分點以上的現象。
此中原因,『既有全國乳業形勢困難的內部因素,也有國外進口奶粉趁機加大傾銷力度的外部因素。』記者采訪中發現,政府、乳企和奶農都有如此的認識。
據了解,2008年全國奶粉類進口量為12萬—13萬噸左右,2009年僅1月份就達22592噸,同比增長98.77%。目前大包粉到岸價為1.6萬元—1.7萬元/噸(國內為2.3萬元—2.4萬元/噸),此種形勢下,多數乳品企業優先選擇進口大包粉,對奶農限收拒收或壓等壓價,直接導致奶農養殖效益大幅下滑。目前黑龍江省生鮮乳平均價格為1.95元/公斤(去年同期為2.67元/公斤),同比下降27%。根據近期成本調查測算,規模場生鮮乳生產成本為2.4元/公斤,散養戶為2.18元/公斤,大部分地區生鮮乳收購價格在成本線以下,養殖戶都在艱難維持。
在內懮外患的衝擊下,目前,黑龍江省乳品企業產品積壓嚴重。據對雙城、杜蒙、龍江、安達等20多個乳業發展重點縣及重點乳制品生產企業調查顯示,雙城雀巢奶粉庫存5747噸,同比增加19%;黑龍江乳業集團庫存3719噸,同比增加68%;完達山乳業庫存10000噸,同比增長50%;飛鶴乳業庫存8600噸,同比增長100%。
亟待各方『多維』解局
記者了解到,黑龍江乳品企業為了積極拓展市場,紛紛增加銷售網點和導購人員,加大技術改造和廣告投入力度。近一年多來,飛鶴乳業在全國增設了3萬個銷售網點,完達山乳業則增加了7000多個終端導購人員。另外,乳品企業還增加了檢測頻率,新上了檢測設備。
但這一切不僅使乳品企業背負了巨大的成本壓力,而且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黑龍江乳業面臨的困局。
祖偉就此分析指出,首先,『三鹿事件』後,雖然黑龍江省乳制品受到全國消費者認可,但銷量仍然明顯低於去年同期水平,這說明消費者對國產乳品信心仍未恢復。其次,生鮮乳價格一直處於企業主導的壟斷狀態,產業鏈各環節利益分配不均,沒有形成有效的利益連接機制,奶農始終處於被盤剝的弱勢地位。另外,生鮮乳質量檢測完全由乳制品生產企業負責,檢測標准和結果只由企業掌握,農民沒有話語權,多數不能以質論價,導致奶農利益損失巨大。
破解黑龍江乳業困局刻不容緩。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表示,『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冷靜分析和把握市場形勢,高度重視和解決好乳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幫助乳品企業和奶農共渡難關,堅定不移地鞏固乳業大省的地位。』
據祖偉介紹,黑龍江在適當時機將出臺獎勵奶牛大縣的政策,並給規模養殖企業和奶農合作組織適當支持。他還建議,希望國家出臺控制原料奶粉進口、大型乳品生產企業減緩征收增值稅、實施優質後備母牛補貼、奶牛大縣補貼等政策措施,並向黑龍江省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