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市民早餐營養成分欠佳 專家建議:乾稀搭配清淡爽口為宜
2009-05-18 16:06:3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錫菊 羅彥坤 高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8日訊 此前,晨報與肯德基聯合舉辦了參與『三早』調查贈送優惠券活動,活動共收到有效問卷1000多份。記者對千餘份『三早』問卷進行統計後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區內有早餐習慣的市民約為49.67%,基本不吃或沒有早餐習慣的佔29.67%,仍有20.66%的人偶爾吃早餐。快節奏的生活、巨大的工作壓力下,不吃早餐似乎成了人們節約時間的固定方式,早餐問題已成為威脅市民身體健康的隱患。

  年輕人不愛吃早餐

  記者調查,20歲左右的年輕人吃早餐的比例為35%,而不吃早餐和偶爾吃早餐的佔到了65%;在30歲-49歲的人群中,吃早餐的比例增長到41%;50歲以上的人吃早餐的則佔到了73%。

  25歲的張瑜在私企打工,為了保持體型,她每天早晨只吃些水果就上班。張瑜說,身邊很多女同事都用水果代替早餐,據說這樣既能保持體型,又能攝取適量維生素。除了保持體型外,更多的上班族放棄早餐或以一杯牛奶應付了事的原因是工作壓力大,休息時間少。

  相對於年輕人,50歲以上的人則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60歲的王先生每天都會早起吃早餐。『退休了,早晨起來給家人准備一頓豐盛的早餐是我每天的「必修課」。』王先生說,老伴兒和女兒在私企工作,每天上班早,起來不願意吃太乾的東西。他就給她們做面條,點綴些蔬菜,再加個雞蛋,湯湯水水的吃得舒服,也有營養。

  早餐忽略營養搭配

  在選擇早餐用餐地點上,中老年人喜歡在家用餐。而年輕人選在早市排檔上用餐的佔27%。30歲以上的中年人則比較喜歡小吃店。而在油條豆漿、粥類、餅等早餐品種中,粥類成了各年齡段人群的首選,30-49歲的人還會選擇湯類。但從營養角度來看,大部分人都只重視早餐種類,卻忽略了營養搭配。

  『晚上睡得晚,早晨還得早起,為了節省時間,早上我就在家附近的大排檔要一碗粥,吃兩個包子,再來碟咸菜,早餐吃得有滋有味。』28歲的王銘覺得他的早餐吃得挺好,但至於早餐如何搭配纔算營養,王銘卻不知道。

  早餐最好低糖低脂

  調查中,很多市民對如何選早餐存在不少疑問。哈爾濱醫大一院營養科專家閆雅更主任表示,營養的早餐是大腦活動的能量之源,不重視早餐質量,體內無法供應足夠血糖以供消耗,其直接後果就是倦怠、疲勞、精神不振、反應遲鈍,工作效率和質量就會受影響。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進而引起慢性髒器功能失調。

  采訪中,專家表示,起床後不宜立刻吃早餐,早餐時間應在起床半個小時後,最好在7點-8點之間。這主要是因為消化器官每天需要消化吸收晚餐食物,通常到凌晨纔『休息』,如果早餐吃得過早,長此以往將有損胃腸功能。另外,早餐時不宜進食油膩、煎炸、乾硬及刺激性大的食物,也不宜吃得過飽。

  早餐攝入的食物量及營養應該佔全天食物的三分之一左右,早餐主食的攝入量應在1兩以上。早餐應以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低脂低糖的食物為主,如粥、牛奶、豆漿、面條、餛飩等,注意乾稀搭配。從營養均衡上看,早餐必須含糧谷類、蛋白質類、蔬菜類。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