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俄多元能源合作 良好開端 走向雙贏
2009-05-19 10:14:2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俄遠東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走向示意圖

 

  東北網5月19日訊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國境內段)18日正式開工,此前4月28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俄羅斯境內段)已經開工,至此中俄能源合作快車已正式駛上相向行駛的快車道。

  工程規模 設計年輸油量1500萬噸

  作為我國油氣進口東北方向的一條戰略要道,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穿越中國邊境,途經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3個縣市區,止於大慶末站,管道全長1030公裡,設計年輸油量1500萬噸,計劃2010年底投產。俄羅斯境內段工程已於今年4月27日開工。中俄原油管道俄羅斯境內段長約63.4公裡,黑龍江穿越段長1.5公裡,我國境內從漠河至大慶段長965公裡。

  曲折進程

  -2002年 尤科斯石油公司、石油運輸公司和中石油敲定合作修建『安大線』 

  -2004年10月 俄政府放棄與中國的石油合作項目:安大線管道輸油工程

  -2004年12月 俄政府決定修建一條從泰捨特至納霍德卡的石油運輸管道『泰納線』 

  -2005年6月 俄羅斯東部全球最長石油管道的鋪設工作因環保原因暫停 

  -2005年7月 俄羅斯總統普京做出石油優先流向中國的決定 

  -2006年11月 中俄合資石油上下游公司成立 

  -2007年3月 俄聯邦工業和能源部副部長安德烈-傑緬季耶夫:完成俄羅斯公司向中國供油的合同責任,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線石油供應的優選方向

  -2008年8月 俄羅斯確定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線反輸運費 

  -2008年10月 中俄簽署西伯利亞輸油線中國支線協議


 

  重大意義 打通我國油氣四大戰略通道

  將俄羅斯的原油輸送至我國境內的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境內段18日在黑龍江省漠河縣興安鎮正式開工建設。分析人士指出,我國油氣進口正逐步呈現出東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戰略通道的格局,這對實現我國油氣進口多元化,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黑龍江穿越段和中國境內段的承建方和運營方。中國石油副總經理廖永遠說,中俄原油管道的開工建設對於我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經過多年努力,東北、西北、西南陸上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的戰略格局已初步成型。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氣管道的基礎上,2008年中亞天然氣管道全線開工建設,進一步鞏固了我國油氣進口的西北陸上通道。中亞天然氣管道西起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穿越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地區,在新疆霍爾果斯入境,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連。目前已落實每年300億立方米土庫曼斯坦天然氣資源。在西南,中國石油正在抓緊落實中緬油氣管道。在海上,隨著液化天然氣項目紛紛上馬,傳統的海上石油進口通道增加了液化天然氣進口這一新內容。

  國際金融背景下中俄雙贏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中俄原油管道最終得以落實是中俄雙方在國際油價下跌的背景下作出的理性選擇,其效果是『雙贏』的。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大國,正面臨著出口多元化的問題;而我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大部分石油進口通過馬六甲海峽,海上運輸面臨的壓力和風險很大,陸上管道運輸有利於石油供應穩定性的增加。

  中國石油副總經理廖永遠介紹說,中俄原油管道設計為今後輸油量的進一步擴大留有餘地。他說,管道輸油能力有望昇至每年3000萬噸,中國石油目前正在對增加輸油量進行論證,與俄方的談判尚未開始。中俄原油管道的落實使已啟動若乾年的中俄天然氣管道談判受到關注。

  廖永遠說,中俄雙方目前在天然氣市場方面存在一些分歧,但談判總體進展順利。中俄原油管道的落實是中俄能源合作的一個重要開端,為雙方原油貿易量的進一步擴大,並著手推動天然氣方面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據新華社電 雙方影響

  我方 穩定石油價格促進石油安全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來華出席中俄能源談判第三次會晤的俄羅斯副總理謝欽時說,此次雙方就中俄原油管道、長期原油貿易、貸款等一攬子合作項目達成廣泛共識,並簽署了多項重要文件,這不僅是兩國友好合作的成果,也是中俄戰略協作的結晶,對應對金融危機和促進雙邊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能源安全是任何一個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能源消費大國今後爭奪有限的能源資源會日趨激烈,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從近期日益激烈的能源之爭中可見一斑,例如在俄羅斯的石油輸送管道——安大線(安加爾斯克—中國大慶)和安納線(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上的中日爭奪戰;近日的『俄烏斗氣』等等。作為世界石油生產和消費大國,在能源問題上必須對話。因為只有合作,著眼於共同的利益,纔能給出正確的價格信號,從而降低能源的高價格預期。

  分析人士認為,貸款換石油——這種長期的、大宗的貿易方式,可以說是一箭四雕。一是用巨大的外匯儲備幫助相關國家解決或緩解了流動性不足問題;二是打擊了美國華爾街的投機交易;三是得到了一個長期和穩定的能源供應商;四是與俄羅斯、巴西的石油貿易又拓展了石油交易多元化的渠道,提高了中國的能源安全。據《石油商報》報道

  俄方 有助盡早擺脫金融危機

  中俄石油管道項目的啟動,尤其是雙方此前達成的貸款換石油協議,為俄方解了燃眉之急。據《生意人報》報道,在管道建設、原油貿易、貸款等一攬子合作協議中,中方同意向俄公司提供總額達250億美元的貸款。其中俄羅斯石油公司以供油為擔保將獲得150億美元,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將獲得100億美元。第一批貸款50億美元年底到位。

  此外,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的特殊背景下,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的簽署對中俄經貿發展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目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幾乎全部通往西方,而目前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卻在亞太地區,其中中國的經濟增幅相當高。他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鄰國能源需求巨大,應該成為俄羅斯能源領域的主要伙伴。據《中國證券報》報道

  俄方表態 俄有能力成中國最大能源供應國

  據新華社電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茹科夫說,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在未來15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國。

  『能源是俄中雙方的重點合作領域,兩國應優先加強在此方面的合作。』茹科夫在第五屆中俄投資促進會議上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中俄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上昇到一個新的水平,對於中國能源供應多元化及俄羅斯能源出口多元化均有積極意義。 

  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中俄兩國經貿合作仍穩步增長。『雙邊合作有助於兩國國內經濟增長,希望兩國繼續提高經貿合作的規模和質量。』茹科夫說。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