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豆產業危機昇級 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至少減少10%
2009-05-20 19:55:11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0日訊 在北京最高氣溫逼近30℃的時候,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的嫩江縣仍是春寒料峭,5級左右的西北風連日來刮個不停。

  5月11日,嫩江縣白雲鄉向陽村農民劉敬東對本刊記者說,他已經完成了春耕播種。"大豆50畝,小麥50畝,芸豆50畝。"

  這是劉敬東第一次對種植面積作出重大調整。"以前都是大豆100多畝,小麥和芸豆搭配著種點,但現在不行了,大豆價格太低了,忙活一年剛剛夠本,還不算人力和機械成本。"

  2008年10月,為扭轉國產大豆價格持續下滑局面,國家發改委宣布,在東北大豆主產區按每市斤1.85元掛牌收購150萬噸。2009年4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將臨時存儲大豆收購截止期延長至6月底。

  劉敬東沒有享受到收儲帶來的好處,而是以1.45元/斤將家中的大豆全部售出。"最近的收儲糧庫也在200多裡之外,必須租車纔能把大豆運過去,運過去之後還要排隊等上幾天,最後還可能因水分太高達不到收儲要求。"

  這筆賬算下來,向陽村的絕大部分農民都選擇了將手中的大豆賣給"糧販子",在春耕備播的壓力下,他們只能接受1.50元/斤的價格。

  "因交通不便而享受不到收儲政策的情況,不光在黑河等偏遠地區,在省會哈爾濱的一些地方也存在。"黑龍江省農委調研員楊玉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調研信息顯示,大豆的種植面積將減少10%以上。

  種植面積將減少10%以上

  向陽村的農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想得開。"很多人被國家收儲價格抬高了心理預期,而後就一直觀望,但春耕備播是個檻兒,無論種不種大豆,都要趕緊換出錢來做准備。"劉敬東說。

  這種心理預期一度放大到黑龍江全省。"我們也曾迫於生產的需要,以收儲價格收購了10萬噸大豆,但進口大豆成本價跌破3000元/噸後,我們一下就虧了7000萬。"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總經理田仁禮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08年11月中旬以來,在成本的壓力下,幾乎所有油廠都停止了收購和加工,農民則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國家收儲上。


 

  為保護農民利益,中央政府在10月給予黑龍江100萬噸收儲指標的基礎上,分別於12月1日和2009年1月13日,再次給予黑龍江103萬噸、250萬噸指標。而黑龍江大豆協會4月份的調研報告稱,全省農戶預計還有185萬噸大豆沒有售出。

  "根據我掌握的情況,這453萬噸指標並沒有充分利用,因為滿足含水量13%以下這個條件的大豆並沒有這麼多,農民一廂情願地認為生產出來的大豆國家都應該收儲,是造成當前矛盾的原因之一。"黑龍江省農委調研員楊玉明說。

  無論農民銷售大豆不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幾乎無利可圖卻是事實。"經過測算發現,受化肥漲價等影響,只有當大豆銷售價格達到3400元/噸時,黑龍江省農戶纔能勉強收回成本。"黑龍江大豆協會產業發展部部長王小語說。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只能通過減少種植面積來應對。

  黑龍江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近日對全省9個糧食主產區的4007戶農民進行的調查顯示,四大糧食作物意向播種面積表現為"三昇一降",即小麥、水稻、玉米面積增長,大豆面積下降,預計齊齊哈爾減6.68%,牡丹江減9.76%,雙鴨山減13.01%,佳木斯減7.4%,劉敬東所在的黑河地區預計減少3.02%。

  黑龍江省農委和直屬單位組成的12個工作組,也對全省各地春耕准備情況、農民種植意向、預計播種時間、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情況等進行了摸底。

  "這其中也包括對大豆種植情況的摸底,種植面積減少是確定的。但由於種植尚在進行之中,具體減少的比例還不能確定,應該在10%以上。"楊玉明說。

  收儲兩面受困的解決之道

  農民們抱怨不已,而持續增加的收儲指標也給收儲者帶來了巨大壓力。

  "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的體系建設還不是太完善,直屬機構十個,一共800多人,整個黑龍江中儲糧系統往年的儲備量只有400多萬噸,而今年的臨時收儲量已經超過1500萬噸,這在黑龍江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綜合處副處長曹冰寒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為完成收儲任務,東北各地的庫容都已經飽和,同時搭建了大量臨時收儲點,但這些露天收儲點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我們正著手往關內移庫。"曹冰寒說。

  目前,河北、山東、安徽等省的國有糧庫已開始承接來自中儲糧東北各收儲庫點的移庫任務,第一批130萬噸已經完成,第二批300萬噸正在進行。

  "這我們就看不懂了,為什麼不讓大豆加工企業參與收儲呢?"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總經理田仁禮說。


 

  "大型大豆加工企業庫點密布,如果能夠成為政策性收購主體,不但可以保護農民利益,也能夠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還可以減輕國有糧庫的壓力。"

  田仁禮認為有三個辦法可以解決當前的問題,其一是以市場價格將收儲的大豆賣給加工企業;其二是讓加工企業參與收購,國家將差價補貼給企業;其三是委托企業加工已經收儲的大豆。

  對於第一個辦法,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在4月1日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糧食論壇上曾有明確表態:為避免打壓市場糧價,理順糧食購銷價格,為多渠道入市收購留下市場空間,國家堅持對政策性糧食實行順價銷售,有效發揮調節供求、穩定市場、引導預期的作用。

  順價銷售是指以糧食收購價格為基礎,加上合理費用和最低利潤形成的價格進行銷售,不允許虧本銷售。

  "如果前兩個辦法都行不通也可以采取第三個辦法。"田仁禮說,即由中儲糧總公司委托當地大豆加工企業進行加工,中儲糧支付加工費用;生產出來的油品和豆粕由中儲糧承儲,或者由加工企業承儲或代銷,中儲糧支付相應費用。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對省內15家大中型油脂企業進行調研發現,這些日處理大豆總量超過1萬噸的企業,在當前情況下運作非常困難,基本處於停產停收狀態。

  "無論采取哪種辦法,都能迅速改變這種狀況,實現國家、農民和企業的三贏。"田仁禮說。

  跨國糧商的切入空間

  在目前收購價遠高於進口大豆的局面下,"國家如果堅持順價銷售,又不讓加工企業參與進來,就是在變相地幫助進口大豆,這將給本就奄奄一息的國產大豆產業以致命打擊。"田仁禮說。

  由於國產大豆收購的費用、倉儲、遠程運輸等各方面限制,平均測算,只有國產大豆比進口大豆低400元/噸時,使用國產大豆榨油纔有利可圖,在前者比後者最高達700元/噸的情況下,連九三油脂這樣執著的國產大豆加工企業也不得不轉向進口大豆。

  "我5月上旬在美國大豆協會考察時,對方都說美國農民要感謝中國。"田仁禮說。

  2008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11月大豆合約為858美分/蒲式耳;2009年4月,該交易所5月大豆期貨報收1051美分/蒲式耳。與此同時,中國2月進口大豆326萬噸,同比上漲61.4%;3月進口大豆386萬噸,同比上漲66.4%。

  4月28日,中糧集團天津糧油綜合基地一期22萬噸糧油倉儲項目奠基,該基地計劃總投資40億元人民幣,項目投產後中糧在天津的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將達600萬噸。


 

  "在國內產能已經過剩的情況下,國家還批准中糧的糧油項目,也是在為進口大豆推波助瀾。如果是為了中國大豆產業,為什麼不去大豆主產區建設糧油基地?"田仁禮說。

  "提高依存度之後就是復制在巴西的做法,控制倉儲和物流環節,進而影響農民的種植意願。"田仁禮對此非常擔心。

  "中儲糧系統內的糧庫是絕對國有性質,不允許私人和外資參股,因此跨國糧商不可能控制這個環節。"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綜合處副處長曹冰寒說。

  "但吉林已經有把國有糧庫出售給私人的先例,跨國糧商可以通過與他們的合作,逐步控制政策允許出售的糧庫。"田仁禮說。

  目前,黑龍江省糧食局正在推進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綏化四市組建區域性糧食集團。以齊齊哈爾市為例,該市將以第一糧庫為基礎組建核心企業,由市第二糧庫、市雅爾塞糧庫、市碾子山糧庫組建緊密層子公司,各縣(市)組建松散層分公司,並在適當時機吸收其他企業參與。

  "這些企業可以依據市場手段自由選擇戰略合作伙伴,只是不知道跨國巨頭會不會青睞它們。"黑龍江省糧食局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

  動作最大的要數ADM公司參股的益海集團,該公司2005年12月成立益海(佳木斯)糧油公司,2008年開始在黑龍江地區組建物流公司。"設在哈爾濱的精煉油加工廠正在緊張建設,其直接加工毛油的策略將給地方油廠帶來沈重打擊。"田仁禮說。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