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松浦大橋雄偉橋身年底將雛形初現 |
東北網5月24日訊(夏雁峰 記者孫曉銳)自去年7月20日在松花江第一根深水鑽孔樁開鑽後,松浦大橋工程歷經十個月的緊張連續施工,日前取得主塔橋面梁以下結構體系全面完成的階段性成果。目前全橋正在抓緊推進主塔和橋面系施工,預計到年底,主塔將昇至140米,作為地標性景觀的大橋主塔和橫跨松花江的3.45公裡的雄偉橋身將雛形初現。
艱難的水下作業 主塔承臺下25根樁基根根優質
為確保對橋身起懸拉和牽引作用的160米高主塔穩定、結實,按照『鑽石型』主塔承臺的設計要求,施工人員去年在松花江江心打下松浦大橋的25根超百米長的鑽孔樁,它好比牙齒的牙根牢牢地嵌入水下岩層中。施工人員也為此克服了地質構造復雜,岩層堅硬,鑽進阻力大,作業空間狹窄,水下作業危險大等重重困難,80天時間完成整個工程水下作業中的最艱巨任務。經中國地震局工力所最終超聲波檢測,25根百米鑽孔樁全部合格,而且根根高於國家控制標准,創下我省復雜地質條件橋梁百米深單樁施工新記錄。25根樁基將穩穩紮根在江底,支橕起鑽石型主塔。
為加快進度,保障今年3月下旬啟動下塔柱、下橫梁施工,施工人員打破常規,一改北方『冬季不施工』的慣例,自進入去年11月份後,對大橋主塔實施『返季施工』,變『冬閑』為『冬忙』,整個100多天的時間裡,主塔承臺區域熱火朝天,相繼完成鋼板樁圍堰、承臺基底清淤、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承臺澆築、下塔柱和下橫梁施工等多個分部分項工程,為大橋建設贏得了寶貴戰機,而所有這些都是在深入水下7米深,被稱作『水下工廠』的8000多立方米閉合空間內完成的。戶外是零下30多度的低溫和刀子般凜冽的風雪,閉合作業空間圍板外是冰冷透骨的滔滔江水和達2米後的冰層,施工人員咬緊牙關,堅持水下作業,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像的困難。
嚴格的綁紮工藝確保主塔下塔柱造型獨特
大多混凝土橋梁施工,都采用先做其『鋼筋龍骨』,再實施混凝土澆築的方式,而松浦大橋鑽石型主塔,其下塔柱造型獨特,呈『倒八』型,主塔的全部重量都要直接作用於這看似簡單的『倒八』型塔柱上,從受力學角度看,『倒八』字型下塔柱斜向伸延至折點,折點再折回成『正八』字型上塔柱,向上合成一體。同時將折點連成一線成為下橫梁,下橫梁緊拉住下部的『倒八』型塔柱,起到共同支橕主塔全重的作用。
據專家介紹,下塔柱的『倒八』造型給其『鋼筋龍骨』制做增加了不小的難度。首先,支護體系、模板均需改變原先垂直方向支護規則,需按一定斜率搭設,難度進一步增大。其次,鋼筋綁紮因不在垂直方向作業,綁紮定位難度增大,要保證下塔柱幾何尺寸,必須先確定斜向定位骨架,再進行具體鋼筋捆紮。由於斜向綁紮難度大,要求每一根鋼筋必須為多棱角、多折線線型,精細制作。同時要求綁紮工人具備較高技能,嚴格准確定位,防止『跑偏』。特別是綁紮中多處鋼筋對接點采取機械連接作業,出一點偏差,兩根對接鋼筋就不能『同心』。為此,施工企業投放了大量人力,精心綁紮,仔細再仔細,准確再准確,十天時間裡,僅下塔柱就綁入鋼筋130噸。
大橋主塔將進入『爬模』施工實施階段
記者在現場看到,松浦大橋主塔的兩個『斜向』下塔柱和與其上部相連的下橫梁已經『合體澆注』完工,標注著主塔橋面系以下結構全部完工,銀灰色的向兩岸市民展示著堅實雄偉的主塔基礎的同時,也向人們昭示著160米高主塔將由此崛起。
據現場施工人員介紹,為了保證主塔橋面系以下結構澆築具有良好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僅在下橫梁施工中,就要在主塔承臺上完成支架預埋等工藝,並在支架頂端上鋪一層層貝雷桁片、工字鋼、底模板、側模板,再實施澆築,工藝極為復雜。在下橫梁澆築時,200名作業人員站在15米的高空,克服了春風大、施工位置高等復雜條件,連續澆築長達52個小時。
據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主塔橋面梁以下結構體系全面完工後,主塔將正式進入『爬模』施工,挺拔的大橋主塔塔身會在兩岸市民的關注下快速向上爬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