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訊 距高考還有十幾天的時間了,哈師大附中生物老師王忠良建議,考生應該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提高效率,圓滿完成最後的復習。
-試題陌生很正常
在綜合試卷中,生物分值所佔的比例是很小的,加上每題的分值較高,因此所考查的知識內容比例非常小,也就是說知識覆蓋面十分窄,試題的內容自然就顯得偏一些。
目前所進行的模擬考試和最終考試試題,都是新的內容,考生不會在平時的復習過程中遇到。一旦進入考場,考生見到這樣的試題就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認為那不是自己所學過的內容——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考生從現在起就要做好心理准備,盡快恢復狀態,以免影響復習。
-審題一定要耐心
在考試過程中,一些考生讀不懂題,對所見的問題不能與頭腦中的知識發生碰撞,原因是審題不夠耐心。
在考生平時復習所做的訓練題中,題乾一般較短,問題很直接,多為一步思維。而新的高考試題的原則是增加考生的思考時間,一般都是多步思維,試題的內容必須經過耐心分析、反復思考纔能理解。其實,題乾越長,其中的提示也越多。因此,考生審題時要有足夠的耐心。
目前,考生最關鍵的是盡快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化處理,學會聯想,建立起相互聯系的知識體系,思維要發散,能夠做到提綱攜領提取知識。
-用專業術語答題
還有些考生面對會做的主觀性題落筆不得分。這類問題除了考生的輕視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准確的答出生物學的專業術語,常使用一些大眾性俗語,或是語法不准確,出現錯別字、病句而使意義不准或錯誤。這需要各位考生在最後的復習過程中,加強專業語言的訓練,在答題過程中以大眾的思維回答問題,避免不該出現的錯誤。
-十二字復習口訣
最後,王忠良老師說,生物的復習概括起來就十二個字,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環節』。『一個中心』就是抓課本;『兩個基本點』就是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個環節』就是知識點定位准確、形成知識網絡、應戰演練。
在最後的復習階段,要強化課本中所學的名詞、概念、原理、規律、生物學現象等知識點,能准確說出到它們的定義。也可以用通俗的語言理解,但必須用專業術語答題。考生們還應盡快的進行高層次的知識脈絡體系的建立,能夠圍繞問題展開,達到以點帶面、提綱攜領。形成知識網絡重在聯想,可以由宏觀到微觀方向,也可以微觀到宏觀方向。適當的降低難度,盡量少作難題、怪題,主要抓課本的基本綱要,以課本的知識為背景,在給出的材料中求證不符合實驗結論的論述,進行逆向思維能力的訓練,有利於以科學求真的態度對待問題。
王忠良老師強調,在最後的復習時刻,考生要辨證看待暫時出現的問題,具體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優化適合自己的方法,做好後一段的復習,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