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訊 (李文娣 記者 孫曉銳) 近年來,為改變黑龍江省農村文化建設分布不均的局面,滿足基層群眾對文化最迫切的需求,省文化廳把重點文化工程作為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有效載體,加大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力度,努力推進基層特別是農村的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
提速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據了解,我省早於國家全面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兩年啟動該工程試點工作。試點期間,省文化廳緊緊抓住制定方案、籌措資金、落實責任、指導推進、檢查驗收幾個關鍵環節,兩年間新建標准化鄉鎮綜合文化站113個,超額完成試點任務。2008年,按照試點時期探索形成的成功經驗,全省文化部門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5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任務,使全省新建新型標准化鄉鎮綜合文化站達168個,建設規模72861平方米,覆蓋面達19%。這些新型文化站兼具標准性、示范性和適用性,深受農民群眾喜愛和歡迎。
為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省文化廳適時舉辦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培訓班,制定了《黑龍江省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擬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2008年末,中央對黑龍江新增投資鄉鎮綜合文化站156個,省文化廳迅速下發項目實施方案,召開專題會議推進部署,並組成督導檢查組,對工程建設全程跟蹤,督促檢查,6月中旬前將全部竣工。
推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工作中,省文化廳把共享工程作為促進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滿足農民群眾方便快捷獲取文化科技知識的有效途徑,重點加以推進。經過幾年的努力,已在全省建成省級分中心一個,地市級支中心13個,79個縣區級支中心,建成鄉鎮、社區、機關、學校、農場等基層服務點226個,接收存儲和征集加工數字資源總量已達30TB。在村級積極推進文化信息資源與農黨遠程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實現優勢互補,2008年,依托農黨遠程教育平臺,完成2384個村級服務點的昇級改造任務。
省文化廳積極組織共享工程新型傳輸方式試點,根據不同地域特點和基礎條件,確定了與之相適應的、便捷高效的傳輸形式,擴大了工程的覆蓋和服務范圍。在全省深入開展的共享工程服務『六進』活動,發揮了共享工程的實際效用,促進城鄉文化建設的同步發展。
全面覆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
為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省文化廳按照國家有關政策,以數字化放映為先導,以改革舊的體制、組建農村電影數字院線為重點,抓住出臺政策、落實資金、培育市場主體、爭取投入等基本要素,積極推進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並按照『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群眾受益』的農村電影改革發展思路,積極推進農村電影發行放映體制機制創新,牡丹江市農村數字電影放映試點工作應用新技術、采取新機制、實行新體制,取得成功經驗,在全省大力推廣。
目前全省已組建了覆蓋6個市及農墾、森工2個系統的8條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這些院線公司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采取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將為黑龍江省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作提供可靠的體制機制保障。2008年,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活動,黑龍江省農村電影放映實現80%覆蓋。
大力扶持發展農民自辦文化
省文化廳積極探索農村文化建設的新模式,發揮農民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培訓農民文藝骨乾、培養文藝帶頭人,無償提供活動設施設備幫助農民組建農村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農民業餘劇團,對農民自辦文化予以補助扶持等有效形式,引導和鼓勵農民自辦文化發展。
在各級文化部門推動下,全省農村自辦文化蓬勃興起,並向特色化、群體化方向發展,全省縣、鄉現有業餘創作群體1000餘個,鄉鎮有業餘演出團(隊)1169支,農村自辦的文化大院、文化戶等1.5萬餘個。農村文化大院通過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服務於農村和農民,在農民群眾中產生巨大的凝聚力量,成為滿足農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
深入開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
針對農村和農民實際,面向農民群眾這個最廣大的群眾,全省文化部門每年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農村文化活動。全省『金色田野』農村主題文化活動持續5個月以上,以此為統領,一些農民參與廣泛、特色鮮明的農村文化活動品牌已經形成。深入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把送文化下鄉作為縮小城鄉文化差別,滿足農民文化需求的重要舉措,建立鼓勵文化藝術團體送文化下鄉的的長效工作機制,在全省開展『政府買單、農民看戲』的藝術表演團體送演出下鄉活動。各級圖書館、文化館積極深入農村開展輔導與培訓,在全省特別是邊遠農村建立流動圖書館(站、室);各地流動舞臺車、流動圖書車、流動放映車深入鄉村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把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源源不斷地送到農村,全省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年放映電影8萬餘場。
此外,省文化廳還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在各項措施推動下,目前我省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積極成果。農村文化設施初步形成網絡,建設完善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各級支中心、基層服務點,新型標准化文化站、文化室等,在滿足農民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
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連年舉辦『金色田野』全省性大型主題系列文化活動,半數以上縣市擁有本地農民藝術節,全省農村群眾文化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參與人數越來越多、覆蓋面越來越廣,呈現出社會共建、專群結合、內容與形式不斷創新的特點。農民參與文化活動和文化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由政府組織向自發自覺轉變,促使農村文化活動、農民自辦文化不斷由普及向提高發展,已經形成良性的發展態勢。在先進文化的影響和感召下,農民群眾精神面貌、整體素質得到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越來越多的有理想、有文化的新型農民正帶領著黑龍江的農村不斷向社會主義新農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