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龍江文化建設終身成就獎張碧波:學術生活夕陽正紅
2009-02-05 10:33: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彩鳳 高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5日訊 『1996年,《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專題文化卷)》;2000年,《東北古族古國古文化研究》;2001年,《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修訂版)》(上下冊);2002年,《東北民族與疆域論稿》(上下冊);2005年,《中華早期文明的文化人類學考察》;2006年,《中國東北疆域研究》;2007年,《中華文明探源》;2008年,《黑龍江流域文明史論》……』

  這是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碧波提供給記者的一份『離休後出版著作目錄』,或是他主編或是他參與編著,全是『大部頭』,如他主編的《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長達250萬字,從文化史視角為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立傳』,無論在中國學術史還是中華文化史上,都是開先河之作。該課題是國家社會科學『七五』重點項目,歷時十年方完成,在國內國際上產生較廣泛的影響,先後榮獲了1998年黑龍江省第八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特等獎(是我省自社科優秀科研成果評獎以來僅有的3項特等獎之一)、2002年度第13屆中國圖書獎,並被香港中央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美國一些高校圖書館收藏。

  對於這些鴻篇巨制是如何完成的?年屆79歲高齡的張老回答:『在我50年的教學與學術研究生涯中,一種使命感、一種緊迫感推動著我。』其實,早在1992年,他就因疲勞過度、腦缺血倒在馬路上,但仍然堅持完成了所承擔的國家課題項目;離休後他仍心系東北民族與疆域問題研究,筆耕不輟,投入龐大系統的『東北工程』中,專門從事東北地區歷史文化和現狀研究。

  是什麼樣的使命感敦促這位幾近耄耋的老人夕陽正紅?張老說:『一個人似乎不必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追求生命的厚度,不斷拓寬學術領域,讀書、思考,老有所為,纔是人生的最大樂事!』

  正是心存這樣的感念,張碧波在他學術的道路上一直不斷拓寬著人生厚度。1956年從東北師大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班畢業,他來到哈師大中文系執教,學術成果頗豐,後漸漸轉入中國文學史的宏觀研究,在報刊發表了大量論文,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成為古代文學宏觀研究方面的代表性學者之一。1985年調入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後,張碧波很快被委以重任,承擔起國家『七五』重點課題《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工作……此次獲得『龍江文化建設終身成就獎』,他連連謙虛地說自己做的還很不夠。

  張碧波,生於1930年,吉林省懷?縣人,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長期工作在我省理論戰線,為繁榮發展我省宣傳文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從事中國文學史教學與研究工作,著有《中國文學簡史》、《中國文學史論》等多部專著。1985年轉入文化史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七五』重點項目《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課題。 1997年轉入中國東北民族與疆域研究,出版了《東北古族古國古文化研究》、《東北民族與疆域論稿》。現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199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