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姚國峰 劉彥龍 記者杜筱)6月1日全國即將實施《食品安全法》。日前,黑龍江省衛生、發改委、工信委、財政、農委、商務、工商、質量監督、出入境檢疫、畜牧獸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11部門在全省聯合開展為期兩年食品安全整頓活動,將采取七項措施完成五項整治任務,確保《食品安全法》得到全面貫徹實施,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一是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督促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原料查驗、索證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等食品安全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以守法遵章為准繩、社會道德為基礎、企業自律為重點、社會監督為約束、誠信效果可評價、誠信獎懲有制度的食品企業誠信體系。
二是強化食品質量標准清理。重點解決標准缺失、重復和矛盾問題,並抓緊制定、宣傳培訓食品安全地方標准,嚴格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執行食品安全標准。
三是強化食品特別是高風險食品的檢驗檢測。建立健全覆蓋各市、縣並逐步延伸到農村地區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完善檢驗檢測手段,加大檢驗檢測頻次,提高檢驗檢測覆蓋率。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的收集、報送和管理,提高對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鑒定排查、風險監測、風險預警、風險評估和技術仲裁的能力。
四是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嚴格規范食品生產經營准入條件,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各項監管制度,加大對重點食品、重點環節和重點地區的監督檢查力度,對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責令企業召回。采取明察暗訪、突擊檢查、追蹤溯源、排查舉報線索等方式,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
五是強化依法行政。落實食品安全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著力糾正執法監管中的不作為、不到位和亂作為問題。及時查處食品安全重大案件,嚴懲違法犯罪分子。
六是強化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選擇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問題比較突出的一、兩個重點食品安全隱患項目,開展集中專項整治,按照整治一個品種、規范一個環節的原則,對重點區域、重點對象、重點環節和重點品種,實施定責、定人、定區域、定企業的專項治理,切實抓好抓出成效。
七是強化農村食品安全監督網絡建設。堅持『監督關口前移、監督網絡下延』的原則,建立鄉、村食品安全協管站和信息站,搭建覆蓋全部鄉、村的食品安全社會監督網絡。積極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鼓勵城市食品連鎖企業銷售終端向農村基層延伸,提高食品統一配送率,逐步實現農村食品流通連鎖化、規范化、網絡化。
黑龍江省11個部門將利用兩年的時間,通過強化上述七項措施,完成食用農產品質量環節整頓、食品生產加工和進出口環節整頓、食品流通環節整頓、餐飲服務環節整頓、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五項工作任務,使我省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各項監管工作明顯加強,食品行業自律明顯提高,食品生產經營秩序明顯好轉,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得到切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