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5日訊 肇源縣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緊緊圍繞『黨員乾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堅持邊學邊查邊改,積極開展利民行動,著力破解『八大難題』,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是解決備耕難問題。針對春耕生產中在水源、物資、資金、造林、春防、土地流轉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加大抓落實力度。完成蓄水5500萬立方米,對12座泵站渠首、9座灌區實施了更新改造規劃,打抗旱井206眼,保障了田春耕期間用水安全;下擺化肥5萬噸,農膜1250噸,種子6000噸,投放支農貸款4.2億元;落實造林面積3.1萬畝;發放各類疫苗近40萬毫昇,免疫補針各類畜禽10.5萬頭(只),免疫率達到100%;流轉土地28.3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3%。組建了禽業專業合作社,並積極籌建水稻合作社,不斷擴大合作社規模,提高營銷水平。
二是解決就業難問題。針對城鎮下崗職工、弱勢群體多的實際情況,多渠道、多形式開發就業崗位,舉辦各種形式專業技能培訓11次,招聘會5場。年初以來,新開發就業崗位1290個,幫助526人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
三是解決就醫難問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積極爭取政策,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衛生服務體系。目前,總投資2500萬元,佔地3500平方米的縣中醫院新建項目已完成選址,總投資1260萬元的10個鄉鎮衛生院改造工程已全面啟動,年內可投入使用。全市第一所、全省第二所惠民醫院投入使用,藥品價格和醫療費價格分別下調10%和50%。改變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模式,提高了補償標准,參合率達到98%以上。
四是解決出行難問題。啟動了城區巷道六期工程建設,今年計劃投資4907萬元,新鋪裝巷道40條1萬延長米,新建農村水泥公路140.2公裡,新修通屯紅磚路100公裡,全縣巷道硬化率達到95%以上,水泥公路通暢率達到69%,紅磚路通屯率達到85%以上。同時,注重提高交通營運能力,新上通村屯公交、便民服務車374臺,群眾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五是解決上學難問題。投資2515萬元,新建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幼兒教育中心及3所鄉鎮中學。計劃新增校捨、食堂、宿捨29400平方米。調整農村小學網點布局,在2個鄉啟動了『一鄉一校』試點工程。對縣內的職業高中、電大、技工學校、衛校、農機校、農廣校等進行整合,組建了職業技術中心學校,整合了教育資源,改善了教學環境。
六是解決住房難問題。結合城鎮棚戶區改造,在2008年建設1.0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的基礎上,今年計劃再建1萬平方米。爭取廉租房建設扶持資金200萬元,以貨幣補貼的形式發放到2733戶低保無房戶手中,年內計劃新建廉租房33套。加大農村泥草房改造,在去年改造3108所的基礎上,今年計劃改造9400所,進一步改善農民居住條件。
七是解決社會保障難問題。在財政收入趨緊的情況下,想方設法確保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共收繳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五險』資金2989萬元,發放2960萬元。發放城鎮低保金500萬元。深入開展『送溫暖、獻愛心』包幫扶活動,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努力保障城鄉弱勢群體基本生活。
八是解決信訪案件辦結難問題。縣領導帶頭深入到鄉鎮和群眾中,組織各鄉鎮、信訪、紀檢、農委等部門單位主要領導召開信訪案件分析會,有針對性地選擇歷年遺留信訪疑難案件,通過集中辦公、深入基層、與信訪群眾『零距離』接觸,解決了一批老大難的重復訪、越級訪等問題。截止目前,處級領導接訪15件次,辦結11件次,營造了穩定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