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綏芬河獲批設立東北地區唯一沿邊陸路綜合保稅區
2009-06-04 11:04:0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清華 潘宏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4日訊 4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在經濟危機的寒意仍未散去的今天,百年口岸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目前,綜合保稅區前期工作已經全面啟動,目前已聘請哈工大規劃設計院等部門進行規劃設計,開始動遷摸底調查,研究綜合保稅區卡口及圍網建設等事宜。綜合保稅區計劃實施兩次封關,先期完成一期工程1.1平方公裡圍網和卡口建設。

  綏芬河綜合保稅區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六個綜合保稅區,也是我省以及東北地區唯一的沿邊陸路綜合保稅區。專家預測,綜合保稅區建成後,每年將提高綏芬河口岸的國際貿易額20億美元,增長率為30%左右。並且,通過開放型經濟特別是進出口加工業的集聚,進而帶動口岸型產業和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按照今年綏芬河口岸對外貿易量增長對腹地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計算,綜合保稅區建成後每年將可提昇我省GDP2%~5%,帶動東北地區經濟增長50億美元。

  綏芬河綜合保稅區規劃控制面積1.8平方公裡,東起沿河路西端轉盤,南至301國道,西至自來水公司加壓泵房,北至綏濱鐵路。

  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的功能和稅收、外匯政策按照《國務院關於設立洋山保稅港區的批復》以及海關總署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執行。其功能以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和保稅加工等功能為主,以商品服務交易、投資融資保險等功能為輔,以法律政務、進出口展示等服務功能為配套,還具備生產要素聚散、重要物資中轉等功能。

  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將享受上海洋山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綜合保稅區的主要稅收政策為:國外貨物入區保稅;貨物出去進入國內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並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國內貨物入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區內企業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等。

  綜合保稅區定位為『保稅倉儲、出口加工、轉口貿易』三大功能。根據現行有關政策,海關對保稅區實行封閉管理,境外貨物進入保稅區,實行保稅管理;境內其他地區貨物進入保稅區,視同出境;同時,外經貿、外匯管理等部門對保稅區也實行較區外相對優惠的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綏芬河大力發展對俄貿易,由一個封閉落後的邊陲小鎮一躍成為沿邊開放的重要口岸城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並在去年被確定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特色發展之路18個典型地區之一。市委書記鄂忠齊說:『綜合保稅區的批准建立,標志著綏芬河由過去依賴邊貿優惠政策支持轉向特殊功能區支橕新的邊貿時代的到來,為綏芬河加快沿邊開放昇級、真正起到全省以致整個東北地區開放型經濟增長極的作用提供了體制保障。』

  綏芬河毗鄰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該區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市場最活躍,資源豐富,具有天然優良港口群,也是俄羅斯重點開發地區。更重要的是,綏芬河處於東北亞經濟區的核心部位,踞於東北亞兩條最活躍的經濟發展帶(沿中俄邊境口岸經濟發展帶和沿陸海聯運大通道城市經濟發展帶)的交叉點,並以此為基礎構成了3個不斷擴展的扇面式開放格局: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環日本海沿岸國家和地區、整個亞太地區。綏芬河可以成為重要的輸港大通道。

  作為陸路口岸的綏芬河,背後有東北三省強大的腹地支橕:東北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良好、基礎設施完備,同時東北地區煤炭、石化、精品鋼材、現代裝備、船舶和農副產品六大產業基地建設正在展開,隨著東北振興以及擴大開放戰略的實施,這一地區的後發優勢將更為突出。

  完備的口岸基礎設施,使綏芬河已經形成了每年1000萬噸的進出口過貨能力和200萬人次的出入境旅客運輸能力。

  目前,綏芬河擔負著國內汽車、機電產品和服裝鞋帽出口俄羅斯的重要任務,同時將俄羅斯木材、鐵礦砂等原料產品轉運到國內,僅進口木材每年就達800多萬立方米。國內貨物跨境運輸及國際集裝箱聯動業務已試運行,隨著中俄兩國開放和合作的提檔昇級,綏芬河的物流樞紐地位將更加突出。

  十幾年的發展,物流、木材加工、服裝加工、機電電子、機械和裝備制造、食品生產已經成為綏芬河及周邊區域的支柱產業。目前,綏芬河全市460餘戶木材加工企業年加工原木能力400萬立方米,集成材、實木地板、家具半成品等11大類產品,產品還銷往日本、韓國、美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服裝加工方面, 2007年,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12億美元,鞋類2.5億美元。總建築面積13.8萬平方米的海都機電產品加工園區,目前已有山東浪潮電子有限公司、馬來西亞愛托比亞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每年經綏芬河口岸輸往俄羅斯的食品中,僅新鮮蔬菜就達17.1萬噸。目前,綏芬河正積極對速凍、保鮮、脫水蔬菜水果以及罐頭生產企業進行積極招商。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