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14日訊
曾經家喻戶曉的一句歌詞『團結就是力量』,如今在商業活動中也顯示出非凡的力量。從2003年哈爾濱市出現最早的汽車團購以來,2004年房產團購興起,裝修建材的團購也於2006年初具規模,2008年家電團購風風火火,一些大型專業賣場為此特別增設了團購部。本來互不相識的消費者團結起來買東西,在哈爾濱市各類零售市場正大行其道。
2003年,賽馬車友會一成員在論壇裡征集團購者,30多人報名。這是哈爾濱市最早的汽車團購———
網絡團購引發消費變革
隨意進入一家網站,都會看到有組織大家團購某樣東西的帖子,而在一些商業信息網上,更是滿天的團購信息,團購漸漸成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哈工大市場營銷專業李東教授認為,團購意味著消費者開始蘇醒,以集體的力量去跟商家博弈。在這當中,互聯網起到了整合資源和擴大影響力的作用。『網絡團購』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商業模式中消費者『缺乏經驗、缺乏議價能力、掌握信息能力有限』的弱勢地位,使得交易更加透明化。
哈爾濱市最早的汽車團購發生在2003年。當時,賽馬車友會一成員在論壇裡發起了一次征集團購者的啟示,結果有30多人報名,大家集體同哈飛汽車商談團購事宜,最後得到了每臺比市場價低5000元的實惠。
目前哈爾濱市場上,一些專門為團購服務的網站已達到十多家。像哈爾濱團購網、搜房網哈爾濱專頁、51888網哈爾濱專頁、0451團購網都組織過團購活動。
這些立足於哈爾濱市場的網站的建立,無疑讓網友們找到了更多的歸屬感。與過去的團購不同,網友們不必真的成群結隊興師動眾去跟商家現場議價,經過團購網的前期簽約,在團購期間,無論個人或群體,都能通過團購活動現場,享受到低於市場零售價格的優惠價。李東認為,在互聯網介入消費市場之前,傳統行業無力解決這一需求。借助網絡的力量,人們省去了傳統采購中的若乾環節,降低了信息成本和采購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原有的銷售渠道。
據哈爾濱團購網負責人於林介紹,自去年8月31日成功舉辦第一期團購會之後,到目前,他們已經在哈爾濱開了9期裝修建材團購會,據統計,每次到場的裝修業主有200人左右。
團購會上,市民就算是沒有選購上中意的產品,也會了解一些各類建材商品的相關知識———
團購讓生活變得簡單
據經常組織和參加團購活動的哈爾濱品緣燈飾家裝公司總經理姬可心說,參加團購的市民大部分都是經常上網的中青年人。這部分人喜歡在網上了解信息,並經常通過網絡購物。他們中的很多人對去一個一個建材商場看商品頭痛發怵,如果個人去買裝修材料的話,還要跟眾多品牌的眾多商家們交涉價格,價格還便宜不了多少。而在建材團購會上,就可以和其他人一起買到質優價廉的產品。
通常在團購會現場,發起團購活動的主持人會帶領裝修業主跟商家討價還價。參加團購的建材商品都會比零售便宜一些,商家也會比零售多接到一些訂單。團購會上的商家都是經過組織者篩選的,誠信度高也有良好的售後服務做保障。
團購時,消費者利用一個下午,在團購現場基本上可以買到裝修需要的大到地板、瓷磚、櫥櫃,小到晾衣架、紗窗、開關等大部分建材。團購會上,主持人在講解每類主材的時候,都會講解挑選的知識。大家就算是在團購會上沒有選購上中意的產品,也會了解些各類建材商品的相關知識,增加識別建材優劣的能力。
花299元就買到一款名牌潔具公司產的座便器,而此類產品在商家不促銷的時候,其售價為1580元———
團購帶來真實惠
消費者趙女士日前在一家建材市場組織的團購會上,花299元買到了一款名牌潔具公司產的座便器,而此類產品在商家不促銷時售價為1580元。消費者張先生參加由某網站組織的地板團購會,花6折的價錢買到了他中意已久的一款進口地板。張先生說,如果沒有這次團購會,他也會選擇這款地板,但每平方米要多花150多元錢,參加一次這樣的團購,單地板一項就省了一萬多元。
房產團購現象近年在哈市已不鮮見。開始是由單位出頭,組織職工集體參加團購,通常都以低於市場價每平方米800元至1000元的標准成交。團購帶來的實惠,不只是團購者,開發商也同樣受益,既可順利回籠資金,又可以通過小幅提價補回團購融資的利潤,堪稱一石數鳥。商家雖然讓了利,但佔有了市場,擴大了品牌宣傳效果。
團購風潮席卷之下,許多商家也順勢而動讓利於民。據一家一線品牌漆的銷售人員介紹,該品牌平時打折的機會和幅度都很小,但是對於團購消費群體的打折力度卻很大,團購達到5戶以上、單戶牆面面積達到300平方米以上能夠打9折,戶數達到15戶以上最高可打到7.5折。一些品牌地板、瓷磚、潔具團購優惠也頗有吸引力,其優惠幅度則根據團購的人數和團購數量面議。
據了解,通過團購,購買主材通常能夠享受10%-25%的優惠,而一些輔材配件的優惠幅度更大,有的甚至可打到5折以下。
參加團購的商家需要交2000元甚至更多的費用給職業團購組織,盈利色彩的活動讓人起疑———
『團體受惠』還是『團體挨宰』?
隨著各色團購網站、職業團購組織的出現和各種『團購大會』、『砍價大會』遍地開花,團購開始成了不少消費者煩惱的源頭。一些人開始質疑,團購,到底是『團體受惠』還是『團體挨宰』?
據了解,目前在哈爾濱市團購形式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網友自發組織的團購,第二種是職業團購行為,由目前不斷出現的職業團購公司、網站組織,第三種就是銷售商自己組織的團購。而在這其中,除了網友自發組織的團購外,職業團購組織的團購大會或商場自行組織的團購,參加的商家均需要付出一定的費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的團購組織通過召集消費者前來團購從中獲利。因為參與團購活動的廠商需要交給團購組織方一定的『入門費』。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最初一些商家參加團購會的交費標准是100元,後來發展到300元,現在有的團購會要求商家交納2000元甚至更多。一次活動下來,組織方往往就有數萬元的收益。同時,團購活動中,商家打出看起來較低的折扣,但『買的永遠不如賣的精』。建材、婚慶、婚紗攝影等行業由於利潤豐厚最受團購組織者的青睞,但由於利潤空間大,也最容易打造出低價效果。
今年3月份,正在裝修房子的記者在逛建材市場時發現,一些品牌潔具的價格要比年初提高了將近40%。後來經過了解,得知,在建材行業,廠商每年都會在銷售旺季來臨之前進行提價,然後在團購組織方的吆喝下推出『跳樓價』、『虧本價』,結果通過團購來的裝飾材料甚至比平時的價格還高。而在這其中,中小建材品牌的代理商都擁有自主定價權,其商品的市場價往往是進價的5倍甚至更多,然後根據團購活動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價格,最終成交的利潤仍然相當可觀。而一些大的建材品牌打折力度則沒有這樣大,所以不受團購組織者歡迎。但在團購活動中,組織者也會拉一些品牌認知度高的大品牌到現場拉動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