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4日訊 全省大田播種宣布告捷。在備春耕生產期間,為防止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省工商局在全省開展了『紅盾護農保春耕』執法行動。自2月中旬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各級工商機關共查處各類農資違法案件4130起,案值4257.25萬元,查扣各類假冒偽劣農資939.11噸,其中種子191.66噸、化肥700.75噸、農藥24.3噸、農機用油22.4噸,查扣假冒農機具及農機配件2956臺(件),共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3668.74萬元。
重拳出擊打擊假劣農資
在為期3個月的紅盾護農執法行動中,全省各級工商機關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坑農害農違法行為。
綏化市工商局紫來工商所執法人員巡查時發現,一輛流動貨車銷售的化肥非常可疑,外包裝袋所印『美國嘉吉磷酸二銨』等字樣,與真正『美國二銨』化肥的包裝並不相符。執法人員當場抽取樣品送省質檢機構檢驗。檢測結果顯示該批磷酸二銨化肥總養分只有標准值的四分之一,其中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分別是標准值的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執法人員依法將20噸劣質化肥全部沒收。
依安縣南門外一家農資經銷點門面上掛著『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的牌子。在這家商店的二樓,工商執法人員查獲了假冒葵花種子2360公斤、玉米種子750公斤、大豆種子及原料1500公斤。該店制造假冒種子的原料都是從農戶手中收購上來的普通糧食作物,經過簡單包裝,搖身一變就成了各個品牌的『優質種子』。
完善農資監管長效機制
4月21日,蘿北縣東明鄉的老耿接到供銷社電話,說他買的昊利達復合肥料不合格,要給他退貨。原來鶴崗市工商局在這一天拿到了化肥檢測報告,通過市工商局農資監管電子臺賬系統,查到這批化肥是蘿北縣東明鄉供銷社農藥化肥商店經銷的。執法人員向店主出示檢測報告後,將店內銷售剩餘的5噸化肥扣留,對已銷售出的20噸化肥,根據農資監管電子臺賬系統信息,責令店主一一通知買主退貨。
記者從省工商局了解到,省工商局成立了『紅盾護農保春耕』執法工作領導小組,深入一線。各級工商局全面落實農資商品質量轄區監管責任制,扶持重點龍頭農資企業開展連鎖經營,積極推行農資商品備案制度,加大農資商品質量監測力度。
截至5月25日,全省工商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57243人次,檢查農資經營業戶58043戶,取締無照經營農資業戶620戶,抽檢農資商品1334批次,為廣大農民營造了安全放心的農資購買環境。
嚴格執法保護農民利益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最大限度減少農民損失,是『紅盾護農保春耕』執法行動的首要目的。鐵力市工商局接到鐵力農場二連職工投訴,使用了壯秧營養劑後,反而出現了苗黃株矮現象。經查,經銷商將有機肥當作壯秧劑賣給了農民,已售出15噸壯秧營養劑,涉及400公頃水稻田。為確保農民不誤農時,鐵力市工商局通過鐵力電視臺發布通告,告知購買此肥料農民迅速到工商局12315申訴舉報中心登記,並組織經銷商為受損失農戶賠償。
據了解,自紅盾護農保春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級工商機關積極開展送法下鄉活動,把法律法規、維權知識、農業科普知識送到農村田間地頭,引導農民群眾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維權意識,自覺抵制假冒偽劣農資。各市、地工商局還開展創建『農資質量安全示范店』、『農資經營放心店』等活動,促進全省農資市場體系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