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嫩江火車站前『驛』字石碑。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東北網6月16日訊(大興安嶺日報記者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東北網記者李富?)『重走黃金路,再尋古驛站』大型采訪活動進入第二天。16日上午,采訪團在嫩江縣原政協副主席張慶山的帶領下,正式踏上了尋訪之旅。作為當年『黃金之路』和古驛站起點的墨爾根城,那道早已被歲月湮沒的歷史車轍在記者的尋訪中逐漸清晰。
![]() |
高峰公園高峰鳥站石碑。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頂端的伊勒呼裡山,全長1370公裡,流經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最後匯入松花江。歷史上,嫩江縣曾名為『墨爾根城』,因城外有條『墨爾根河』而得名。作為水路要塞,嫩江之地從元代開始就闢驛路、設驛站;到康熙年間的兩次雅克薩之戰,墨爾根城在運送大炮、兵員、糧草和後勤供應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0年後,清廷在墨爾根再設衙門,驅逐沙俄『金匪』,開闢『黃金之路』,墨爾根城留下了采金者踏上『黃金之路』的第一個腳印。
![]() |
墨爾根城副都統衙門遺址。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經歷了數百年滄桑巨變,如今的嫩江縣城已發展成為一座以農業為經濟支橕、頗具現代化氣息的小城,而其作為『黃金之路』和古驛要塞的痕跡卻依然尚存。火車站站前廣場上,一塊只有一個大紅『驛』字的石碑,書寫著嫩江人民作為站人後裔的驕傲。城外的那條『墨爾根河』,如今已更名『喇嘛河』,采訪團成員雖已難覓當年河水之肥,但站立橋頭,面對一池污泥,仍難免生出無限感嘆。在嫩江縣第一小學操場上,赫然生長著兩株古榆樹,據說已有200年樹齡。這裡是墨爾根城副都統衙門遺址,當年指揮驅逐沙俄『金匪』和抗擊日寇的二品官衙已經遺跡不辨,只有兩株古榆在這裡靜靜地見證歷史的風煙。
![]() |
高峰公園龍珠石碑。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車輪碾過歷史的車轍人,采訪團進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峰公園。墨爾根城第一任站官崔枝蕃及其後裔子孫就埋葬於此,當地人稱之為『崔家墳』。墓園內,1500餘株古樹『嫩江雲杉』似乎還在講述著先人的蓋世功德,崔枝蕃任站官身為六品,後來還被封為資政大夫,崔姓也因此成為墨爾根城的大姓氏。極富新聞敏感的采訪團記者們還在墓園內發現了1991年立碑此地的崔姓後代,足見其作為崔氏後裔的榮耀和對落葉歸根的渴望。
![]() |
高峰公園崔家墳遺址。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
在短暫的一個上午的尋訪過程中,采訪團成員輕輕推開古驛站的第一座城門,並從這裡走進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為接下去的尋訪之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下午,采訪團結束了在嫩江縣的采訪,進入下一站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