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市委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把解決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近10萬失業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專題調研,認真研究,全面落實強化農民工內轉外輸的具體措施,使農民工就業再就業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一是通過加快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把增加就業崗位和人力資源配置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全年確定在農業、生態、環保、交通、給排水、城市路網、商貿流通以及改善民生和社會公益事業方面的159個項目投資101億元,提供工作崗位3萬個,並優先招用返鄉農民工,目前,各項建設陸續開工,已吸納近萬名農民工就業。重點培育食品、醫藥、化工、麻紡、機械等五大行業,扶持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增強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的吸納就業能力。大力發展具有增長潛力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產服務、生活服務、救助服務等服務業新領域和新門路,重點開發養老服務、醫護服務、殘疾人居家服務、物業服務、廉租房配套服務等社區服務崗位。全面落實省政府關於進一步穩定就業局勢的政策,對生產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引導其與農民工開展集體協商,采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協商薪酬、縮短工時等措施,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穩定現有就業崗位。
二是通過職業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圍繞市場需求開展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提高農民工擇業競爭能力;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改造新開工項目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的適應能力;圍繞回鄉創業組織開展創業培訓,提高農民工的自主創業能力;圍繞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的農業技能。全面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強化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機制,廣泛發動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和職業院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引導他們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充實培訓內容,采取長短班、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後的就業率。一季度全市有11200名返鄉農民工參加各種職業培訓,近9000人實現就業。
三是通過就業服務創造良好就業環境。引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積極收集和發布適合農民工的崗位信息,免費為農民工提供政策諮詢、就業指導、職業介紹、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等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務,並通過廣泛宣傳創業政策、積極培育創業實體、打造優質創業環境、完善創業服務水平等有效手段,幫助掌握了一定技能、積累了一定資金的農民工創業。目前,共完成創業培訓1024人,其中創業成功829人;為153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06萬元;新創辦個體工商戶203戶,新創辦各類小企業98戶,帶動1934人實現再就業,其中農民工達到50%,真正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同時,還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幫助農民工就業的『春風行動』,對全市勞動力市場進行清理和整頓,組織農民工專場招聘會11場,接待各類諮詢服務的農民工7萬多人次,為2.1萬名農民工免費開展職業介紹,幫助1萬多名農民工就業。
四是通過轉移輸出擴大就業空間。繼續把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輸出作為一項大戰略、大產業緊緊抓在手上,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強力推進『走出去』的發展戰略,本著『政府帶動、市場推動、政策促動、有序流動』的原則,緊緊抓住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實施『十大工程』的有利機遇,積極與省內外企業聯系,采集用工信息,培育勞務品牌,闢建勞務輸出基地,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的相互協作,舉辦勞務輸出洽談會,並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和能人帶動作用,有組織、成規模地開展勞務輸出,保持了省內、省外、境外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勞務輸出局面,一季度農村勞務輸出52.7萬人,總量大幅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