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年11站遺址 劉迪 攝 |
東北網6月17日訊 (大興安嶺日報記者 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東北網記者 李富?) 一路顛簸行進,一天車馬勞頓。今天,從黑河至呼瑪縣北疆鄉,再到呼瑪縣城,全程近500公裡的尋訪之旅,讓『重走黃金路,再尋古驛站』大型采訪團成員有理由想象當年先人開闢『黃金之路』與古驛站時的行軍之苦。
作為專事官方驛遞通信的重要交通要道,早在元明兩代,朝廷就在黑河設置了驛站。因此,『重走黃金路,再尋古驛站』大型采訪團興致勃勃來到黑河,去親身感受那裡所蘊含的厚重歷史文化氛圍。今天上午,采訪團在黑河日報新聞同仁的熱情接待和精心安排下,對黑河古驛站歷史文化、現如今發達的邊境貿易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了深入的了解,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上午9點半,采訪團從黑河啟程,一路向北,直奔『黃金之路』的第11站——現在的呼瑪縣北疆鄉。平靜的村莊,安逸的農家生活,在這個當年車馬軍糧的必經之地,那段歷史畫面在當地老百姓的記憶空間裡幾乎就是一片空白,記者們只能從地理坐標上,纔能找到11站的大概位置,地圖上,這個站名叫『江源』,如今已經被北疆鄉公路所覆蓋。
下午5時20分,采訪團抵達呼瑪縣。據史料記載,歷史上從墨爾根到洛古河共設33個古驛站,其中,從11站到17站都在現在的呼瑪縣境內。這裡保存著大量文獻資料和民間傳說,值得記者們去深入挖掘,並濃墨重彩地加以描繪。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