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銀納鄉綜合文化站。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
![]() |
撮羅子。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
東北網6月18日訊 (大興安嶺日報記者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東北網記者 李富?)一個小小的博物館,沈淀的是鄂倫春民族文化的精髓。
6月18日下午,記者走進了呼瑪縣白銀納鄉文化站鄂倫春民族特色展館,大量的圖片、實物和藝術作品,濃縮出鄂倫春民族在民族服飾、飲食、體育、歌舞等8大領域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這個投資84萬元、面積615平方米的展館,去年已被中國民族博物館命名為中國民族博物館『鄂倫春族館』,並把『鄂倫春族文化研究基地』設立在此。如今,這座博物館已經成為白銀納發展民族旅游的一個重要看點。
在一幅照片前,記者停住了腳步,村民身穿民族服裝載歌載舞,平靜的畫面背後,你能感受到生動的旋律和舞者的身姿。文化站站長關愛華告訴記者,這是全省唯一的鄂倫春族民間藝術團在北京參加演出時的鏡頭。團裡現有的50餘名演員,全部是白銀納鄂族普通村民,他們中最大的78歲,小的還不滿周歲。自2006年正式成立以來,參加了多次大型演出活動,並獲得多項大獎,得到了國家和省地領導的好評和高度重視。此時此刻,藝術團正在省城參加哈洽會,昔日活躍在田間地頭的文藝演出小隊已經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精致的首飾盒、漂亮的兒童手套,這些精雕細刻的樺樹皮手工藝品,在博物館的展臺上佔領著一席之地。2007年,白銀納鄉爭取資金60萬元建成了佔地面積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平方米的民族工藝品廠,引進了激光雕刻機、壓花鏤空機、材質分割機等現代化儀器,生產樺皮、獸皮工藝品。可以預見,手工藝制作,將成為今後白銀納鄉民族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在長期的游獵生活中,鄂倫春族人民積累和發現了許多具有不同保健和治療作用的草藥,如不老草、爬山松、樺樹蓉等。展館內,鄂藥山藥材保健品和山特產品整齊陳列,大興安嶺地區唯一一家鄂倫春族民營企業麒興榮達民族山珍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將挖掘和保護鄂倫春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宗旨,多次參加各種大型展示會,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天然秀美的自然風光,獨特、古老的生活方式、民族服飾、歌舞、風味飲食等,使白銀納鄉具有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和人文資源。據介紹,目前,鄂族新村的建設正在統一規劃設計中,村內合適位置,將建成家居式的鄂族風情園,打造中國最北民族品牌旅游鄉,讓游客充分感受鄂倫春民族的文化傳統、歷史底蘊,感受新時期鄂倫春同胞的生產生活新風貌。
走出博物館,回望文化站,白銀納鄂倫春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正蓄勢待發。
![]() |
||||
鄂倫春民族服飾。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
![]() |
雪橇。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
![]() |
針線盒。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