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年近九旬的國醫大師張琪:『學醫濟世無止境"』
2009-06-21 08:54: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劉景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年近九旬的國醫大師張琪

國醫大師張琪(資料片)

    新華社哈爾濱6月20日電題:『學醫濟世無止境』——訪年近九旬的國醫大師張琪

   
    
    走進位於哈爾濱一棟普通住宅樓中的張琪先生的家,並沒有想像中的『一開門便能聞到濃濃的中藥味』。普通的三室一廳,兩個臥室和一個書房裡,擺放的家具都是10年之前的款式,唯有與天花板比高的植物、字畫、錦旗和滿滿三面牆的中醫藥書籍在昭示主人的不凡。

    張琪,現年87歲,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醫腎病首席專家。6月19日,包括張琪在內的中國30名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老專家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為新中國首批『國醫大師』。

    年近九旬仍每天堅持讀書、寫筆記

    記者見到張琪時,他正坐在書房裡,身穿一件棗紅色的中式小褂,看見記者進來,便起身相迎。記者注意到,年近九旬的張琪沒有拄拐杖,也沒有戴眼鏡,精神矍鑠,思維敏捷,整個交談過程中始終帶著和藹的笑容。

    『聽說您現在還每天堅持讀書,並寫讀書筆記?』記者問。

    『我腦子還行,每天都看點新東西。中醫博大精深,不是說現在就行了,還得往前進。』張琪說,『還有很多疑難病沒有治好,有的時候從書上能找到辦法,獲得啟發,病就能治住了。』

    在張老書桌的一邊,堆滿了他近期查看的書籍和記下的筆記。陪同記者采訪的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說,很多情況下,張琪都用自己親手記下來的筆記給學生講課,因為這些心得不僅醫書上沒有,還是很珍貴的診療經驗。

    『國家重視中醫師承,讓我們帶研究生、帶高徒,我得把這些傳授給學生。』張琪不僅對國家的方針政策十分了解,還指了指桌上的《中國中醫藥報》告訴記者,自己每天都要看。

    張琪說,『讀書十年無可治之病,治病十年無可讀之書。』不能只會讀書不會看病,也不能只會看病而不讀書,說到底就是『理論和實踐要相結合。』


 人纔培養:中醫還要姓『中』

    據了解,目前我國培養醫學人纔的模式主要有西醫模式、中西醫結合模式和中醫模式。張琪認為,要想學好中醫,還得需要中醫模式,再加上一點現代醫學。中醫西醫『各有特色,各有所長』。

    『中醫不好學,大量文獻都是古文。西醫就容易學進去,看得見摸得著,心電圖一出來,病就看出來。中醫還得分析整體,年輕人就不容易學。』張琪說。

    他提倡『中醫姓中』,也就是按照中醫的模式培養中醫。『學生們提起西醫的東西都知道,但是考試時往往問一些簡單的中醫問題都說不上來。』

    張琪回憶了上個世紀70年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來黑龍江傳授『優選法』和『統籌法』時,初患心肌梗塞的事情。『一開始用西醫治療,心電圖上的T波不降反昇,這說明心肌梗塞仍在繼續。後來我們幾個中醫去了,開了些養陰的藥,用點西洋參,沒有一個禮拜,T波就下來了。』

    『華羅庚就是熱愛數學,纔能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醫也一樣,老中醫有好多人都不能工作了,現在就要靠五六十歲的,可惜「鐵杆中醫」不多。必須腦子鑽到這裡面,熱愛他,纔能求深求透。』

    多年來,張琪教授已培養醫學博士22人、醫學碩士12人,培養學術經驗繼承人7名。他們中的多人已成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導師。


 

   老百姓需要中醫 調情志助長壽

    盡管87歲高齡,張琪至今仍堅持在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出診。許多從全國各地趕到哈爾濱看中醫的患者都是為了能見到張琪,獲得『重生』的機會。當然,這其中多是疑難雜癥。

    張琪至今還對上個世紀70年代哈飛東安機械廠的兩位患『紫癜』的患者念念不忘。『那兩個人沒有救過來。』經過多年的潛心努力,如今,由張琪帶頭研究的中醫治療過敏性紫癜、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補脾腎瀉濕濁解毒活血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經驗已經十分成熟,為眾多患者帶來了福音。

    『中醫不僅能治常見病多發病,而且能治疑難雜癥。老百姓是非常需要中醫的,而且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向來對中醫中藥非常重視,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都在不斷努力,中醫藥會一代代傳承下去。』張琪說。

    采訪即將結束時,記者讓他說說長壽的秘訣。張琪微笑著,想了想說:『病從口入,飲食很重要。情志也很重要,精神愉快的人健康長壽,越不滿足的人越容易生病。體育活動每天要堅持,根據個人體力,不要過度。腦力活動,用則進廢則退,多思考多閱讀,自己還能長知識,比什麼都愉快。』

    張琪教授簡歷:

   張琪教授,男,1922年12月出生,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黑龍江中醫研究院研究員、主任醫師,全國著名老中醫,中醫內科博士生導師,現已培養出博士研究生18人、碩士研究生17人,目前正在指導的博士生4人。1990年被選為首批全國繼承老中醫學術經驗專家之一,在中醫藥教育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貢獻!曾當選為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政協常委、委員,省九三學社常委,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黑龍江省衛生系統先進個人標兵稱號,1991年首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94年被評為邊遠地區優秀科技工作者。現任中國中醫學會顧問,《中醫雜志》、《中國中醫藥學報》、《新中醫》顧問,黑龍江省中醫學會名譽會長,黑龍江省中醫藥職稱評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精通中醫內、婦、兒科,尤其擅長內科,對腎病、肝病、心腦系疾病、風濕病等均具有豐富的治療經驗。代表著作有《脈學芻議》、《中醫基礎》、《中草藥學》、《臨床經驗集》、《張琪臨床經驗薈要》、《張琪臨床輯要》等。另外,《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粹》、《名醫證治匯萃》、《名醫醫案精華》、《中國名醫名方》等多種書籍中均有其著述被選入。在國內期刊雜志發表論文七十餘篇。系統地反映了其學術觀點、治療思想及臨床經驗,獲得了國內中醫界的高度贊譽。

    多年來有多項由其主持或指導完成的科研課題取得了可喜成果並獲省部級獎勵,如『中西醫結合治療腎小球腎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寧神靈治療神志病臨床與實驗研究』、『中醫藥治療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中醫藥治療慢性腎功衰竭的臨床與實驗研究』、『中醫治療肝炎後肝硬化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其中有三項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寧神靈治療神志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還獲布魯塞爾尤裡卡發明銀牌獎。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