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古驛黃花分外香——走進呼瑪縣北疆鄉
2009-06-21 21:35:4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李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1日訊(大興安嶺日報記者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東北網記者李富?)進入呼瑪縣的北疆鄉境內,只見一望無際的原野裡,簇簇黃花分外耀眼。這是黃金古道的第十一站、古驛道進入大興安嶺境地第一站。此時,遠遠望去,只見一些人在忙裡偷閑地采摘著這如同黃金般花朵。這些只在黃金古道兩旁綻放的北國黃花,連同那些越來越被人們認同的蕨菜、老山芹、四葉菜等純綠色的山野菜,正在成為上蒼送給驛路旁世代生活的人們最為豐富、最為慷慨的獎賞。

  我們來到北疆鄉,是因為這片土地上有著歷史上的古驛站和黃金之路上的第十一站、第十二站、十三站。黃金之路的第十一站,又名嘎魯河站,據當地人介紹,就是現在的嘎拉河林場。它位於嫩江左岸,嘎魯河左側與嫩江匯合處,就位於今呼瑪縣北疆鄉;第十二站,又名慶蘭站,位於今嘎拉河林場北,二根河東側,屬今呼瑪縣十二站林場;第十三站,又名二根河站,位於二根河左岸,此地為衝積河谷平原。

  北疆鄉位於呼瑪縣的南部,距縣城140公裡,全鄉總面積1652平方公裡。它北部與韓家園鎮興隆辦事處、呼瑪鎮接壤,東部與三卡鄉相連,西部與松嶺區交界,南部與嫩江縣、黑河市毗鄰。下轄北疆、嘎拉河、鐵帽山、象山、長山、臨江等6個行政村、17個自然村屯,共有居民2885餘人,有漢、滿、蒙、回、鄂倫春、達斡爾6個民族,鄉政府設在長山村。呼瑪縣林業局所屬的十二站林場、嘎拉河林場也在其區域內。全鄉播種面積可達3千餘公頃,絨山羊存欄3萬餘只,地栽木耳260萬袋,山野菜及北藥采集總量達到240噸,工農業生產總值2837萬元,農村人均收入3500餘元。

  1968年起,呼瑪縣在加格達河(又稱落馬湖)一帶建立了加格達河、五七、鐵帽山、種畜場4個地方國營農牧場。1971年7月8日,經省政府同意,由一部分當地人和上海知識青年建立了北疆人民公社,社址在北疆村,行政區面積為2010平方公裡。1979年,北疆公社遷到長山村與縣農場局合並,實行政企合一,統一領導。1981年呼瑪縣與嫩江縣重新劃定縣界,將北疆公社原第一、二隊劃給嫩江縣管轄,嫩江縣所屬的嘎拉河林場劃歸呼瑪縣管轄。1982年,五七、鐵帽山、加格達河農場陸續轉制變為北疆鄉直屬行政村。1984年建立起了北疆鄉政府。

  北疆鄉全境地處大小興安嶺之間,平均海拔400米,多為山地和丘陵。主要山峰28座,主要河流9條,較大的有嫩江及其支流嘎拉河、加格達河,這裡山川縱橫,水草豐足,是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場所;黃金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石墨、花崗岩等也具開發價值。

  這裡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決定了北疆鄉從古到今,都佔有著重要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如今,3千多年的歷史遺跡雖然已經了無蹤影,可人們對這裡的熱愛之情仍然不減,他們始終在辛勤地耕耘著這片富繞的土地,而且永遠是那樣無怨無悔地奉獻著。采訪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無論是當地的居民,還是那些曾在這裡淌過汗水、付出鮮血的遠來知青,深深的摯愛深情都會溢於言表,永志於心。

  我們不由得被他們這種厚重的情感而震撼,而感動。告別這塊古老的土地之時,我們也在深情地回望。遠方,一些農民在專注地耕耘著這片土地。有了這片土地,他們安寧、踏實,甘居樂業。雖然我們的車漸行漸遠,但他們的身影卻在我們的心中厚重、高大起來,讓我們永遠難忘。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