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5日訊 5月份以來,綏化市持續高溫大風天氣,降雨異常偏少,土壤迅速失?,乾旱面積達1300萬畝,嚴重乾旱面積510萬畝。針對嚴峻的旱情形勢,綏化市把抗旱保苗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作為為農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當務之急,作為促進黨員乾部轉變工作作風的現實途徑,組織黨員乾部深入春耕生產一線,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抗旱保苗,力爭將乾旱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強化領導,組織保障到位。把抗旱保苗工作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不斷強化組織領導,推進抗旱保苗措施落實。市委、市政府多次組織專家學者召開旱情形勢分析會、座談會,在蘭西召開了全市抗旱保苗現場推進會,5月23日又召開了全市抗旱保苗工作緊急電視電話會議,對抗旱保苗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市、縣、鄉三級黨政領導和主管領導全部落實了責任制,將任務責任落實到人,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戰斗在抗旱保苗第一線。同時,在全市范圍內實行了市級領導包縣、縣級領導包鄉、鄉級領導包村、村組乾部包戶、地塊。同時,派出由市級領導帶隊,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參加的全市抗旱保苗指導組,分赴各地指導抗旱保苗工作。各縣(市、區)四大班子領導也都落實了包扶責任制。各地分別組織紀檢監察部門,對當前抗旱保苗工作進行督查,檢查領導到崗到位情況、指導服務情況,保證了抗旱保苗工作的順利進行。
因災施策,技術保障到位。從4月中旬開始,組織農業乾部和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查看土壤?情和作物苗情,為抗旱保苗把脈會診,根據不同作物、不同受災程度,實行分類指導。對缺苗率在50%以上的地塊,主要采取三項技術措施:一是搶育預備苗。通過利用原有玉米育苗大棚、水稻育苗大棚、房前屋後扣小棚,千方百計擴大育苗面積。據統計,全市玉米育預備苗面積達90萬平方米,預計可移栽、補栽15.8萬畝。二是催大芽補種。對缺苗斷條地塊,及時查田補種,采取高溫催大芽辦法搶早坐(濾)水補種,全市催大芽補種面積達92萬畝。三是推廣就地移栽。對缺苗率不足20%的地塊,目前暫不進行間苗,在下透雨後,將多餘的秧苗移栽到缺苗斷條處。對缺苗率在50%以下的地塊,及時進行了坐(濾)水毀種,全市毀種面積已達10萬畝。
加強調配,物資保障到位。加大了抗旱保苗物資的購進、儲備和下擺力度,確保抗旱保苗需要。一是搞好抗旱水源建設。全市新打旱田抗旱水源井730眼,並加強了現有機電井的維修,使之全部投入使用。據統計,全市投入到抗旱保苗的機電井達到8.9萬眼,抗旱灌溉設備3393臺(套)、運水車輛6.4萬臺,抗旱桶罐1.2萬個。二是強化用電保障。電力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抗旱期間優先保證抗旱用電,並對抗旱用電實行優惠價格,保障了抗旱用電需求,降低了抗旱保苗成本。青岡縣對抗旱保苗用電實行優惠政策,采取先用電到秋後再結算的辦法,用電價格執行救災電價標准,調動了農民擴大澆灌面積抗旱自救的積極性。三是保證油料供應。積極組織購進柴油等油料,根據抗旱保苗需要,做到及時下擺。全市已下擺抗旱用油5800噸,儲備抗旱用油11000噸。四是提供抗災用種。針對一定面積的玉米、大豆需要毀補種的實際,各級種子管理部門組織大型種子企業抓緊購進早熟玉米和大豆種子,確保毀種、補種需要。全市組織購進早熟玉米種子100萬斤,已下擺55萬斤,購進早熟大豆種子116萬斤,已下擺40萬斤。
多方籌措,資金保障到位。采取財政扶持一點、銀行部門貸一點、積極向上爭取一點、農民自籌一點的辦法,有效解決抗旱資金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抗旱資金1.1億元。一是各地在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擠出資金投向抗旱保苗,各級財政共下撥抗旱資金1007萬元。二是農村信用社等銀行,進一步擴大融資規模,籌集資金支持抗旱保苗,全市各級各類銀行發放支農抗旱貸款2800萬元。三是調動農民自我投入積極性,宣傳教育農民增強抗旱自覺性,鼓勵他們多投入。目前,全市農民自籌投入抗旱資金6506萬元。
加強指導,服務保障到位。一是發揮農業科技人員作用,搞好技術服務。4月中旬起,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到鄉村、農戶和地塊,實地查看苗情、災情,為抗旱保苗把脈會診,全市近萬名農業科技人員,跑遍了160多個鄉鎮1200多個村,踏查農作物面積近2000萬畝,根據旱情和不同作物,指導農民采取相應補救措施,推廣應用相關技術,盡全力做好抗旱保苗的技術指導工作。二是及時提供信息服務。氣象部門針對當前的旱情,適時加大了氣象信息的發布頻率和密度,為廣大農戶及時提供天氣信息。水務、水文部門對區域內的主要河流和大中型水庫進行跟蹤監測,及時發布江河流量和水庫庫容信息,使水資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農業部門充分利用農業信息網平臺,每日發布一次抗旱保苗信息。三是幫助貧困戶、外出打工戶做好抗旱保苗工作。把貧困戶、外出打工戶作為抗旱保苗的重點,落實包扶責任制,幫助解決抗旱資金和勞動力問題。全市共為3.4萬個貧困戶解決抗旱資金1700萬元,幫助澆地26萬畝,毀補種7.8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