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6日訊 伊春市把推進實施三年『大造林大綠化工程』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和具體措施,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突出實踐特色,立足今春全市造林綠化工作實際,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加強服務,保證了全市春造工作開局良好。
1、搶前抓早,科學謀劃,認真做好營造林准備工作。一是強化管理,做到『九落實』、『六不造』。『九落實』即,組織落實、任務落實、勞力落實、地塊落實、苗木落實、工具落實、責任落實、有害生物防治措施落實、技術培訓落實。『六不造』即,無設計或設計不合理不造、整地不合格不造、苗木質量不合格不造、植苗技術不熟練不造、不設生產指揮樣地不造、不簽訂合同落實管護責任不造。二是堅持適地適樹,頂漿造林。嚴格對照調查設計時的樹種與地塊,不適地適樹的堅決調整。並設專人觀測物候及化凍情況,做到化一塊,造一塊,切實做到『頂雙漿』造林,為提高造林成活率奠定基礎。三是堅持責任到人,強化苗木管護關。完善了責任制,指定專人管理,堅決杜絕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做到隨起、隨選、隨掛漿、隨包、隨運、隨假植。四是堅持高標准嚴要求,嚴把栽植質量關。堅持因地制宜,科學確定栽植方法,抽調專人逐塊跟班檢查指導,作業中堅決執行生產指揮樣地制、營林生產首件驗收制和營林工作意見單制度,及時了解發現和掌握現地問題,並及時解決問題。五是優化林種樹種結構,增加鄉土珍貴樹種比例。重點加強森林經營和珍貴樹種培育工作,促進紅松天然更新,增加三大硬闊等優質材種育林比重,提高林分質量。
2、搞好技術服務,積極發揮營林工作對林權制度改革的促進作用。積極組織林學會、林科院專家幫助承包戶謀劃編制營林方案,引導承包戶積極探索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模式和途徑,實現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可持續經營,提高林地的產出率。組織專業人員編發了《森林經營技術培訓教材》、《伊春市林場所鄉級森防員培訓教材》等書籍。舉辦了全市森林經營技術培訓班、育苗技術培訓班、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物候氣象技術培訓班。加大紅松果林培育比例,精心編制了《關於發展紅松果林的實施意見》。開展了科技進場入戶活動,市政府、林管局領導親自帶領林業專家和科技人員,深入到烏馬河、上甘嶺、紅星、雙豐等林業局,為林改承包戶深入講解紅松果林的營造和紅松苗木的嫁接等方面技術知識,有效促進造林水平的提高。
3、以建設森林城市、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全力推進綠化工作。按照市委『以綠化美化為重點,整體推進全國森林城市創建』的總體要求,加快調整樹木分布、綠化苗木培育、城鄉綠化一體化進程,推進中心城區和重點旅游城鎮『片林』和旅游公路沿線『彩林帶』建設,突出抓好林業施業區內『掛花地』、林中小塊地、林緣空地和礦山破壞地的植樹補林工作。全力抓好一市一縣農田防護林網建設,由公路兩側逐漸向裡延伸,加大補植和撫育力度,使之形成完善的農田防護網絡。對中心城區的新、改、擴建設項目,堅持做到把綠化規劃設計納入到項目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實行同步設計、實施和驗收。認真抓好哈伊路、鶴伊路綠色通路補植完善和伊嘉路湯嘉段及旅游公路兩側綠化建設工作。積極開展了保護母親河行動,以湯旺河、伊春河等主要河流為重點,選擇具有觀賞性、深根性,涵養水源的樹種進行綠化,達到防護和觀賞的雙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