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省投資八億元讓農民大病早發現小病不出村
2009-06-27 09:23:2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朱彤 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7日訊  黑龍江省今年投資8億元改善基礎設施,培訓6萬人次鄉村醫生, 95.7%農民參加新農合。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程——讓農民大病早發現小病不出村

  列在黑龍江省衛生領域惠民工程之首的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今年8億多資金、277個醫療機構基礎建設項目的落實,讓黑龍江省農民不出鄉就『有地方看病,有設備檢查,有地方住院』;全省95.7%農民參加新農合,讓農民實現『看得起病,有病早治療』;6萬人次的基層衛生人纔培養,又讓鄉村醫生能夠『明明白白看病,看得好病』。統計數字顯示:全省農民縣內就診率已超過95%。

  望奎縣東郊鄉前水五村村民王威娜患婦科病多年,幾個月前,村衛生所大夫陳兆茹治好了她的病。她告訴記者,如今,村裡人有病找村醫已成習慣。望奎縣衛生局紀檢委書記李洪軍介紹,2008和2009兩年時間,縣裡得到全省衛生機構建設投資2000多萬元,縣鄉村三級醫療體系服務能力逐年加強,帶來的變化是外出就醫的患者每年以10%的比例逐年下降。

  硬件設施好小病不出鄉

  據衛生廳計財處介紹,近幾年來,黑龍江省利用國家和地方資金,加大了對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投入,其中主要是縣、鄉、村三級基層衛生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僅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現在,就開工建設項目700餘個,累計投入資金9.3億元。今年前兩季度,投入資金累計已達8.27億元,277個項目。其中,5.58億元用於29個標准化縣級醫療機構建設;1.41億元用於8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1.28億元用於165個中心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經下達建設計劃的項目在5月中旬已經全面開工。除縣醫院、中醫院建設項目外,其他項目都要在當年完成建設任務。據了解,隨著這些項目的建設完工,將極大改善黑龍江省基層衛生服務條件,有效提昇服務能力,『大病早診斷、小病不出村』將成為現實。

  鄉醫變『名醫』村民最信賴

  基層衛生人員的素質較低,一直是制約黑龍江省基層衛生特別是農村衛生服務水平的瓶頸。近幾年來隨著黑龍江省加大了農村衛生人纔培養力度,實施了『村村大學生計劃』、『農村衛生人纔219595工程』、『萬名醫生支農工程』、『城市衛生支農工程』和『鄉村醫生拜師培訓』等一系列衛生人纔隊伍建設措施,紮實做好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基本建立起了農村衛生人纔培養的長效機制。僅2008年就投入800多萬元資金,專門用於基層衛生人纔培訓。其中近年來開展的『農村衛生人纔培養219595工程』,截至目前,已對全省鄉鎮衛生院院長培訓了4輪;先後對鄉鎮衛生院急診急救、呼吸、中醫藥、檢驗、超聲以及放射等業務骨乾進行培訓,累計培訓人數達5700餘人次;對全省鄉村醫生進行了傳染病防治、急診急救、合理用藥、中醫中藥適宜技術等知識進行培訓,培訓人數達6萬餘人次。

  許多鄉村醫生經過培訓,回到鄉裡成了遠近聞名的『名醫』。望奎縣衛生局局長馬建國介紹,全縣108個村衛生所,幾乎個個有個村民認可的『名醫』。

  參加新農合 十元管一年

  基層衛生體系服務水平的提高,新農合是最強有力的措施保障。目前全省新農合參合農民發展到現在的1370.3萬人,參合率95.7%,統籌補償比由原來的29.6%上昇到2008年的34.5%。與此同時,黑龍江省新農合管理部門在科學測算的基礎上,增加報銷比例,提高封頂線,降低起付線,加大參合農民受益程度。2008年,黑龍江省共籌集統籌資金9.86億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8.09億元,結餘1.77億元;統籌資金結餘17.9%,超出國家標准2.9%左右,超出部分通過二次補償得以解決;參合農民受益率達到53.29%,比上年增加2.1個百分點。

  其中對就醫農民工實施『先治後報』政策;利用民政醫療救助資金,解決農村貧困戶和五保戶參合問題的措施;統一確定了25種慢性病,由各統籌地區根據當地慢性疾病的疾病譜,自行選擇10種以上疾病進行補償的措施;每名參合產婦補償300元費用規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使用中醫藥,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在住院補償時要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擴大報銷范圍。

  通過這五項措施的實施,真正實現了農民花10元錢,就能實現『有病敢醫、有病能醫、有病早醫』。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