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重走黃金路再尋古驛站』采訪團探尋十七站
2009-06-27 22:39:56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劉超宇 李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7日訊(大興安嶺日報記者 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劉超宇 東北網記者 李富?)從十六站出發,我們尋找著十七站的痕跡。

  手邊的資料表明,現在的十七站村村址,是在上世紀90年代纔建成的,所以絕對不會是我們要尋找的『十七站』。那麼,真正的十七站到底在哪裡?我們只有到十七站村去尋找線索。

  當我們到達十七站村時,得知村支書和村長已經趕去韓家園鎮開會,幸好村支書的妻子告訴我們,距他們現在的村子10多公裡的地方,就是『老十七站村』,那是沒搬遷前村民們居住的地方。在我們解釋了此行的目的之後,她告訴我們,以前的村支書桑景壽現在就在村裡,還熱情地幫我們聯系上了他。幾分鍾後,我們見到了62歲的桑景壽——這個1972年就來到了十七站村的老人。在我們的請求下,桑景壽帶著我們踏上了前往『老十七站村』的路途。汽車在顛簸的土路上行進,兩邊是茂密的叢林。正交談著,桑景壽突然說:『這條路能通到嫩江。』

  嫩江?墨爾根!那不是古驛路的起點嗎?這條土路難道真能通到嫩江?面對我們的疑問,桑景壽激動地說:『咋不能?這條路叫「老嫩漠公路」,是從嫩江通往漠河的!』

  興奮的喊叫聲頓時在車內響起。因為按照呼瑪縣志的記載:『嫩漠公路的前身即墨爾根至雅克薩的驛道……1915年,黑龍江省省長朱慶瀾組織改造嫩漠路線,自嫩江起至漠河,沿雅克薩戰爭時的驛道,將其改修為馬車大道。1916年全線暢通,時稱官道……』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又分別於1953年和1956年對該段『官道』進行了修繕,變為三級砂石路。

  原來我們現在所走的路,就是一條真正的驛路。看來『老十七站村』也許真的就是我們要找的十七站!這不能不讓人興奮!

  沿著驛路,我們抵達了『老十七站村』。這裡自從被上世紀90年代的洪水衝毀後,只剩下李明武一戶在這裡居住。當問起村名的來歷時,李明武告訴我們,他曾聽老一輩人說起過這裡是古驛路,而且這裡以前好像是第十七個驛站,所以大家就叫它『十七站村』。

  如今,古老的驛站已經成為十七站村的良田,每到農忙季節,十七站村的村民都會來到這裡播種、收獲。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