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9日訊據鐵力市人民政府網站介紹,鐵力市地理坐標:東經127°38′20?—129°24′10?,北緯46°28′40?—47°27′30?,按世界時區劃分,屬東九區。毗鄰通河縣、依蘭縣、慶安縣。1946年設鐵驪縣,1988年撤縣建市。全市行政區劃面積6,444平方公裡,東西最長點距140公裡;南北最寬點距115公裡公路距哈爾濱210公裡,鐵路距哈爾濱261公裡,距佳木斯280公裡。
行政區劃
鐵力市轄4鎮、3鄉、76個行政村,其中年豐鄉為朝鮮民族鄉,雙豐鎮為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境內有4個國有森工企業和1個國有農墾企業。
歷史沿革
鐵力市境內河流縱橫,有大、小河流35條,集水面積大於650平方公裡的有6條,自然泡澤203處,其中大於1平方公裡的有165處。境內主要有三大水系,即:呼蘭河水系、湯旺河水系及巴蘭河水系。呼蘭河水系流域面積3978平方公裡。西南岔河屬湯旺河水系,流域面積1400.5平方公裡,巴蘭河水系流域面積1066平方公裡,由西北向東南流經依蘭縣折向南注入松花江。鐵力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21.11億立方米。地下水埋深為4~40米,可開采量為0.7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5.56億立方米,水質狀況較好。我市不僅水利資源豐富,且水質好,適合養魚、灌溉水田及開發旅游業。
地理氣候
鐵力市地理坐標:東經127°38′20?—129°24′10?,北緯46°28′40?—47°27′30?,按世界時區劃分,屬東九區。毗鄰通河縣、依蘭縣、慶安縣。1946年設鐵驪縣,1988年撤縣建市。全市行政區劃面積6,444平方公裡,東西最長點距140公裡;南北最寬點距115公裡公路距哈爾濱210公裡,鐵路距哈爾濱261公裡,距佳木斯280公裡。鐵力市的地貌特征大體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主要由山地、平原、丘陵和水面構成。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平均500米,境內千米以上的山峰13座,最高峰平頂山,海拔高度1,429米,為小興安嶺主峰;最低處呼蘭河谷,海拔高度190米。山地、林地約佔全市面積的70%;丘陵、漫崗約佔13%;平原、草地約佔全市面積的11%;水域和其他約佔6%。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多東南風,冬季嚴寒乾燥,夏季溫和多雨。全年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23.1℃,極端最低氣溫—42.6℃;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1.4℃,極端最高氣溫36.3℃。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有效積溫2,249℃。年平均降水量630毫米,6~8月雨量集中。年光照時數2,420小時,無霜期128天。
人口信息全市總人口39.7萬人(農業人口11.49萬人),共有漢、朝鮮、滿、回、蒙古、壯、瑤、土家、達斡爾、錫伯、裕固、鄂倫春等12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其次是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少數民族人口18,400人,佔總人口的4.6%。人口自然增長率0.8?。全市人口密度61人/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