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0日訊 事故發生後,鐵力市政府相關部門迅速到達現場展開救援。據鐵力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當時橋下摞了多輛大貨車,一輛面包車『非常規矩』地停放在最上面,車上有剛從哈市接的在日本做手術後回來的病人。29日凌晨的黑暗中,墜橋車輛是怎樣一個接一個跌落橋下的?為了尋找現場目擊者,昨天下午,記者趕到鐵力市醫院。
在醫院,記者見到了最後一輛墜入橋下、車牌號為黑F88280的長安微型面包車駕駛員馬麗榮。馬麗榮告訴記者,當時車上有6個人,28日傍晚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剛剛接人回來,返回鐵力市的路途中一直下著小雨,車輛速度也不快,剛駛上橋面,本來被車大燈照得通亮的路面突然消失,跟著車體發生傾斜,車頭一沈,眼前就變成了一片漆黑。驚魂未定的馬麗榮說:『我當時意識還算清醒,就是不知道自己把車開到哪了,感覺車墜落的時間很短,好像並沒有墜到橋下,後來纔知道我的車身下已經有7輛大貨車了。』
經醫生初步診斷,馬麗榮為腰椎骨折。車內除另一位叫王清超的男子重傷外,其餘4人均為輕傷,其中包括剛剛在日本做手術後回國的患者。馬麗榮介紹,讓她保住性命和車輛的是一位先掉進河中的大貨車司機和一名乘客,是他們自行從車內爬到橋上攔截了後方車輛,避免了悲劇的再次發生。
隨後,記者在外科三病房內見到了最先爬出事故現場,攔截後車的劉春剛和鈔利奎。二人均是嘉蔭縣人。據劉春剛講,他們駕駛的是車牌號為黑F71000的解放掛車,車內拉載著一些方鋼,事故發生前他坐在副駕駛上閉目養神,是鈔利奎開的車。突然,『轟隆』的一聲巨響把他驚醒,隨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他先蘇醒過來,叫醒處於半昏迷狀態的鈔利奎,兩人一起踹開車窗,也不知爬過了幾臺摞在一起的車體後,兩人手牽著手從湍急的呼蘭河中走到岸邊的橋頭,站在坍塌的橋頭前向後來的車揮手示意,最終截住了一輛拉運沙石的翻斗貨車,堵住了『斷頭路』,同時撥打了報警電話。
二人告訴記者,在自己爬出駕駛室上岸的這段時間內,曾親眼見到有車陸續開下『斷橋』,重重地砸在前車的身上。回想當時,二人仍心有餘悸:『那時只想活命快跑,真擔心再掉下來臺車把自己砸死,當時並沒有感覺到疼痛,躺到醫院病床上纔覺得渾身上下哪兒都疼!』經醫生診斷,二人均為全身多處挫傷及擦傷。
29日9時許記者驅車200餘公裡趕到事發現場。進入鐵力市界內後,一路上便常常見到事故搶險車、救護車等快速通過,在道旁還停著長達幾公裡的貨車車隊。一位車主告訴記者,前面的橋斷了,這些車都過不去了。
12時10分記者在黃土泡大橋處看到了民警設置的警戒帶,所有車輛禁止進入。隨後,記者步行10餘分鍾到達事故現場。記者在現場看到,坍塌的鐵力市呼蘭河大橋位於鐵力市南部,該橋為兩幅,分別為兩車道單向行車,發生坍塌的是從南向北一側的橋體。
在另一側橋體的橋頭處,記者看到了『1997年8月竣工』、『鐵力市西大橋』等字樣。站在橋上記者看到,另一則的橋體共有4個橋墩、5個通水孔,其中長達百米的4個通水孔上的橋體全部坍塌,大量的鋼筋、混凝土落在水中將三處通水口堵塞,原本流速平穩的呼蘭河水只能在一個通水口通過,水流變得非常湍急。
在坍塌的南向第一個橋墩處記者看到,因受外力影響這裡已經發生傾斜,在橋下墜橋貨車全部變形,面目全非地堆在一起,很難分清哪個車頭是哪個車身上的。在小山似的事故現場,還堆著大量已經摔得破碎、變形的各種貨物。
此時,在橋頭與對向橋身有兩臺70噸的起重機正在將墜橋的車輛及物資吊上來。據起重機駕駛員李師傅介紹,他是4時許趕到現場的,截至目前已經吊起1輛面包車和3輛大貨車。在旁邊的郭師傅是一名私家貨車車主,聽說事故後立即自願趕到現場救援,之前吊起的3輛大貨車已經被郭師傅拖運到兩公裡外的停車場存放。
13時10分車號為『黑F2615掛』的13米長大貨車被吊了上來,該車車頭與車身幾乎分離,只有幾個部件相連。在駕駛室門上,記者看到『伊春市烏馬河區通運運輸有限公司營運』字樣。該車被吊起後,車頭出現斷裂,分別被兩臺車運離現場。
在橋下,車號為『黑F38037』寫有『尼爾快遞』的廂式貨車顯現出來。此時,該車車頭、車廂已經難以分辨,救援人員開始在車廂處往外撈大大小小的成箱貨物,大量的水從一些紙箱中流出。據『尼爾』公司伊春分公司負責人趙亞春介紹,該公司總部在哈市,在伊春和鐵力設有分公司,此次該車上共有126件貨物,多為手提電腦、手機和服裝等,投保總額20餘萬元。
14時許只剩下底盤的廂式貨車被吊出。隨後,橋下現出大量的鋼材、石膏板、瓷磚等大量建材。起重機開始向橋上吊運成捆的角鋼和方鋼。一些鋼材落地發出巨響,引起數千名圍觀者的驚呼。此時,盡管天上下起了小雨,救援工作依然有條不紊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