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清清的道外二三道街。
東北網7月1日訊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改造,2008年底,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區二三道街上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呈現出了嶄新的面貌。可是半年多時間過去了,這裡新改造的樓房依然是空空如也。近日,記者來到當地走訪,了解其中原因。
一條大道兩種風光
從三道街走進去,明顯感覺兩側的房屋有著明顯的不同,西側的乾淨整潔,東側破爛不堪。但由於西側新改造的樓房大門緊鎖,缺少人氣,整條街道冷冷清清。東側舊房中有一個名為『鑫地坊』清真飯店,店主在當地生活了三十多年。他氣憤地說,原指望這裡改造後能夠更繁榮,生意能更紅火,哪知現在會變成這個樣子,每天沒有幾個人來,現在營業收入比兩年前下降了70%左右。相鄰的三四家老字號飯店已經搬到別的地方去經營了。對於街區改造,他也談出了自己的意見,『雖然整體風格依舊,但除了大牆還是以前的老牆外,多數地方都有所改變,窗戶換成塑鋼的,木門也變成鐵門了,院內結構變化更大,怎麼看都別扭。沒改之前,許多游客和市民來這裡參觀,照相,現在幾乎沒人來了,偶爾來幾個人也都是看老房子、舊房子。』

房價高企無人問津
旁邊的『慧朋便利店』女店主說:『年初的時候,這裡還設了個售樓處,經常看到有客戶來看房子,現在售樓的工作人員走了,售樓處也撤了。這房也太貴了,一平方米一萬左右,而且是按院賣,動輒幾千萬,誰買得起呀,如果當初建的是小門市房,那我貸款也得買一套。』一個路過這裡的三輪車夫也插嘴,當初規劃的時候說是在這裡經營古玩等項目,那要想收回買房成本可困難了。在當地人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從前的售樓處,這裡是整個新改造街區唯一開著門的房間,裡面擺放著巴洛克街區的沙盤和宣傳畫,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看著報紙,對記者的提問他們一概回答不知道,他們職責只是看房子,也沒有領導的聯系方法。在二道街一側,幾個七八十歲的老人正在樓邊陰影裡納涼聊天兒。其中一位在當地住了四五十年的七旬老太說,從外觀看,改造後的樓房完全保持了過去的模樣,裡面不讓隨便進,他們這些老街坊也只能從門外瞅瞅;街區改造是好事,就是希望這些大院早一天有人經營,讓當地更熱鬧一些。

老區改造重在傳承
對於巴洛克街區改造的情況,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管理專業老師孫穎說,巴洛克街區的改造不僅要體現經濟效益,更多的應該是社會效益,它既保留了歷史遺跡,讓老道外的文化在這裡得到延續,同時它也可以起到很強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哈市的中央大街、果戈裡大街就是很好的實例,從這個角度出發,管理部門就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每個商鋪乃至整個街區能賣出多少錢是次要的,更多的應該考慮如何聚攏人氣,怎樣更好的發揮當地的人文、歷史特點,讓這個街區吸引來更多的人,這纔是最重要的。
記者多方打聽到,道外區招商四局負責巴洛克街區的招商工作,目前他們也正在積極運作,努力招商,記者欲向其了解具體情況,但一直也沒有聯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