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鐵力市倉促拋出呼蘭河大橋壓塌說引質疑
2009-07-02 10:20:59 來源:人民網-《京華時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日訊 6月29日,黑龍江省鐵力市呼蘭河大橋坍塌,造成4人死亡,國家和群眾財產遭受重大損失。記者赴當地采訪調查中發現,事故背後的癥結在於有關部門內部管理出現漏洞,外部監察形同虛設。

  >>當地村民

  舊橋超齡超載服役

  黑龍江鐵力市呼蘭河坍塌的大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建於1973年的雙曲拱橋,另一部分為1996年哈伊公路昇級改造時加寬的T形梁橋,新舊橋兩部分為分離式結構。黑龍江省公路管理局養護處處長季景滿說,雙曲拱橋和T形梁橋在設計和建造工藝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舊橋的承載能力和新橋根本沒法比。』

  此次坍塌的正是舊橋。事故發生地滿江紅村的村民反映,舊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30年,然而,直到2007年黑龍江省公路局危橋辦纔對舊橋部分進行維修加固。『維修人員並沒有對橋墩怎麼加固,而是簡單修了修橋面,這麼修橋,不出事纔怪。』

  一位鐵力市民說,兩橋建造時間相差23年,而且設計負荷能力相差懸殊,建造技術也不同,卻同樣承擔伊春至哈爾濱222國道通行的車輛。在整個采訪過程中,記者在橋的兩側只看到了限速40公裡的標識,卻沒有看見任何限重標識。

  滿江紅村一位康姓村民告訴記者,舊橋剛建的時候,孩子們見到4噸重的卡車都追上去圍觀,現在在橋上跑的車比那4噸重的卡車大了好多倍。『多重的車輛都一律通行,橋哪能不塌呢?』

  另一位村民說,舊橋坍塌前就出現了裂縫,有時載重車一過橋轟轟地顫,讓人感到害怕。

  記者采訪到的村民紛紛質疑,這座危橋,本應及早引起有關管理部門的重視,可為什麼偏偏沒人管呢?

  >>鐵力市政府

  事故原因『早產』

  當地百姓反映,呼蘭大橋坍塌前,舊橋的橋墩就出現了傾斜。對此,季景滿說:『百姓根本就不懂,從橋墩上鋼筋彎曲的情況看,應該是橋面倒塌把橋墩帶傾斜的。』

  黑龍江交通廳副廳級巡視員李倫介紹,6月30日,交通廳的專家對未塌橋梁能否繼續使用進行了鑒定,沒有對橋梁坍塌原因進行鑒定。專家認為新橋可以在限定條件下使用,目前專家已撤離了鐵力。對於事故原因,將由伊春市組成調查組調查。

  伊春市副市長馬建路說,目前已組成了由市安監局、工會、公安、紀檢監察、檢察機關等部門組成的調查組。當記者問及是否請橋梁專家到場調查時,馬建路表示『現在還沒請,到時會請專家到場參加調查』。

  就在專家尚未到場的情況下,鐵力市政府部門已經對大橋坍塌原因作出了結論——『可能是一輛載重車嚴重超載,首先把橋梁壓塌了。』

  事故當天14時,鐵力市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鐵力西大橋壓塌事故新聞發布會』。現場有媒體提出質疑:『在打撈工作正在進行,尚無法確定墜橋車輛狀況及負載重量時就認定為「壓塌」,有何依據?』鐵力市副市長、新聞發言人李慶生說:『表面上看來是被壓塌的。』記者又問,『壓塌』是調查組認定的還是鐵力市認定的?李慶生表示『不是調查組認定的』。現場記者一片嘩然。

  鐵力市民曹女士說,有關部門提前將大橋垮塌的原因定為『壓塌』,並在當地媒體上公布,『讓人覺得可笑,是一種沒調查出結果就逃避責任的表現』。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