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哈爾濱師范大學『三型校園』建設活動側記
2009-07-15 08:59:53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曹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5日訊 題:我們一直在行動——哈師大『三型校園』建設活動側記

  東北網記者 曹曦

學校老照片。本網資料片

  哈爾濱師范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人纔培養的搖籃,是科學理論研究的基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開展什麼教育』、『怎樣教育』是哈爾濱師范大學幾十年積極探索和苦苦追求的發展根基,『節約型』、『關愛型』、『文化型』校園建設活動如火如荼,『我們一直在行動』,全校4萬多名師生共同努力,向社會呈交了一份答卷。


 

  讓文化變成精神

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博館。東北網記者曹曦 攝

  來自江南水鄉的王文雪剛剛結束一年的大學生活。她說,報考哈爾濱師范大學是因為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向往哈爾濱這座神話般的冰雪城市。入學之初『敦品學,弘毅致遠』的校訓學習至今讓她念念不忘。『學習校訓是新生入學的必修內容,是第一堂課,這讓我們對這所美麗的學校有了初步的認知,對四年的大學生活有了渴望和期待。也為能成為一個師大人感到驕傲和自豪,這種師大精神讓我們學會了思考,將成為我今後人生的指路明燈,照耀著我一路前行』。哈爾濱師范大學的前身是1946年我黨在解放區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行知師范學校。經過六十多年來的蘊積涵育,『敦品勵學,弘毅致遠』的校訓,『愛國敬業,誠信質朴,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追求境界,『真情、真誠、真知、真為』的行知精神,已經成為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化的核心,根植在校園裡,埋藏在師生心底,不斷繼承,不斷發揚。

  2008年12月20日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哈爾濱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火炬傳遞儀式在哈爾濱師范大學舉行。第一棒火炬手於靜是2005級體育系學生,是2007年都靈大冬會速滑女子500米銅牌獲得者。『冰韻天鵝』在經過24名火炬手帶著溫度的手手相傳後,抵達哈爾濱師范大學行知廣場,光榮與夢想飄揚在廣場上空,傳遞著師大人的幸福與驕傲……

哈爾濱師范大學行知廣場。東北網記者曹曦攝

  行走在哈爾濱師范大學校園,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駐足、流連忘返。從校門口歐陽中石題寫的校牌、花壇中篆刻著『師道』的文化石、內容豐富的『行知青年』網站,到擁有目前全國最大的陶行知銅像雕塑的行知文化廣場,夢溪湖上的知行橋,處處都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展出的甲骨文。東北網記者曹曦攝

  『2900件館藏,從原始社會到晚清文物都有收藏。文物產生年代沒有出現斷代。』哈師大的文博館擁有殷商時代的甲骨文,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唐宋時期的陶瓷,明清時期的字畫,還有當代藝術大師的精品……一提起文博館,王老師就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同學們參觀文博館。東北網記者曹曦攝

  一件件沈睡的文物,就是一段博大精深的歷史。管理系2006級學生譚文楚說:『沒想到學校文博館的規模這麼大,藏品這麼多,以前總是聽說,今天眼見為實還是感覺很震驚。學校文博館、標本館和校史館等文化設施豐富了我們的第二課堂,物態、直觀的學習方式是對死板的書本知識的有益補充,也激發了我們探究中國文化的興趣,渾身洋溢著民族自豪感』。

  坐而論,不如起而行。依托學科優勢與特色專業,哈師大教師基本技能活動月、外語活動月、計算機活動月、校園文明活動月、體育活動月等已成為我省校園文化建設的品牌。飲食文化節、校園美食節、大學生科技節、創業節、社團文化節、傳統文化節、廉政文化教育等系列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采訪中還聽說,哈師大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黑龍江省現代文化藝術產業園區,使文化大學融入文化社會,實現大學、文化產業、公共社區聯動發展。新天地、新作為、新貢獻,相信文化藝術產業園區的美好藍圖必將在哈爾濱師范大學輝煌的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世代『師大人』彌足珍貴的又一個記憶。


 

  讓節約變成習慣

  佔地面積近50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2.1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2億元,圖書館藏書350萬冊。一組組數字處處彰顯著哈爾濱師范大學令人艷羡的『大家底兒』。

義務勞動現場。盛志偉攝

  為了從骨子裡擯棄『家大業大浪費點沒啥』的思想,多年來哈爾濱師范大學堅持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培養師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和珍惜資源的現代意識。如何讓節約理念入腦、入心、入校園?哈爾濱師范大學利用多種手段、多種形式從一點一滴灌輸,讓節約真正變成習慣。不論是櫥窗、宿捨、教室,還是校報、廣播、網站,『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處處可見、可聞,讓勤儉節約貫穿到衣、食、用、住、行等各種消費行為中,讓學生耳濡目染、感同身受,自覺地形成了科學創建節約型校園的良好氛圍。

  哈師大對全校崗位和人員編制進行了核定,對在人力資源使用方面存在的『吃空餉』等不合理和浪費現象進行了全面清理。

  全校師生員工發出了『開展節能減排、創建節約型校園』的倡議書,開展能源短缺體驗日活動,提倡廣大師生應自覺履行『節能減排』的義務,爭做『節能減排』的帶頭人。

  節約的行為不僅僅靠理念,還需要規章制度的有效約束。《中共哈爾濱師范大學委員會關於建設節約型大學的決定》、《哈爾濱師范大學建設節約型大學一期工作實施方案》、《創建節約型大學方案》等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構建了節約型校園建設的基本管理框架。2008年初,學校制定了《公務交通費、接待費和基本辦學(辦公)經費改革的實施方案》,從辦公費、招待費和交通費三項費用改革入手,通過壓縮行政及日常經費開支,共為學校節約各項經費2000多萬元。學校還建立了國有資產出租、出借審批制度;成立公務車運營中心,對公務用車進行改革,一次從基層單位收車108臺,供學校統一調配使用和封存。為了確保建設節約型校園取得實效,哈師大特別設立了節約工作辦公室,專門負責落實節約型校園建設目標責任制,推進和落實節約措施的實施。該校明確提出:以2005年底各項能源總費用支出為基數,逐年遞減4%,到2010年完成節能20%。

  現在,在哈爾濱師范大學,師生隨手關電源、隨手關水龍頭、合理利用紙張、垃圾分類處理等節約環保的好習慣已經養成,並且變成一種長期有效的堅持,廣大師生已經在實際行動中成為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范者。

  對比出效益。2008年哈爾濱師范大學的賬簿上赫然寫上了這樣一筆數字:水、油、辦公費比2007年節約337萬元,降低率為12.52﹪。其中,水費比2007年節約175萬元,降低耗用數量72萬多噸,降低率為18.86﹪;油費比2007年節約59萬元,降低耗用數量13萬公昇,降低率達到24.89﹪;辦公費比2007年節約102萬元,降低率達到21.33﹪……節約的賬目清清楚楚,成績可圈可點。


 

  讓關愛變成奉獻

  『再有幾天學校就放暑假了,安全工作時刻都不能松懈。』保衛處處長常維東說。增強意識、加強教育,遵守制度、加強值班,7月13日學校召開了2009年暑假安全工作會議,一項項具體措施,一句句囑托叮嚀,讓七月的校園充滿了關愛和溫情。

川籍大學生黎泓豆難過的提起往事。東北網記者曹曦攝

  扶弱濟困、守望相助是哈爾濱師范大學傳承的優良品質。2007級數學系的學生黎泓豆是四川綿陽的羌族女孩,說到關愛,她那美麗的大眼睛裡頓時溢出淚水。『從「那件事一開始」到現在,我一直都被關愛包圍著,被真情感動著』……幾度哽咽,擦乾眼淚的黎泓豆說,『我一定會努力學習,早日回報母校師生,回報國家和社會。』

為理縣優秀師生頒發獎金。本網資料片

  大愛無疆。師大人的關愛不單單局限在校園裡,還傳播到千山萬水的四川。6月19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像過年一樣喜慶:哈爾濱師范大學獎教獎學金表彰大會在這裡舉行,20名優秀教師和70名優秀學生披紅掛花受到表彰。哈爾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少傑一行專程發放了獎教獎學金10萬元,捐贈10臺電腦,送上了哈爾濱師范大學4萬多名師生的掛念和祝福。『哈爾濱師范大學獎教獎學金』去年在理縣設立,由哈師大從捐款中出資100萬元,按年撥付,每年10萬元,共計10年,用於加快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恢復和發展。去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全校師生自發踴躍捐資捐物,奉獻愛心,舉辦『奏響愛的旋律,唱起愛的歌』大型賑災義演,共捐資捐物總計達400多萬元,佔黑龍江省高校募捐總額的近三分之一。學校還特設了『災區學生特別綠色通道』,實行『零交費』入學,確保了84名災區學生順利走進大學生活。

同學駐足觀看『三型校園』建設展板。東北網記者曹曦攝

  關愛型校園建設就是要培養學生尊重生命、關愛他人、關心團隊的人文素養和優良美德,把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貫穿到學校管理和育人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體化、人性化。7月5日上午,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81級的部分學生回到母校參加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25年前,時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錦濤總書記出席了團中央在哈師大召開的以『愛國主義教育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教育活動,並參加了中文系81級二班的主題團會。『到祖國的邊疆去工作。』黑龍江省委黨校教授陳紹義當場表示了決心,25年來他先後在鎮、縣最基層工作,堅守著當初的承諾,在艱苦的磨煉中成長。『我們身處優裕環境,一定要到基層去鍛造自己,讓青春絢麗綻放。』政法學院的學生張穎慧發出這樣的心聲。率先在全國高校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哈爾濱師范大學,25年來累計10萬人次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連續12次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1994年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以來,已建立志願服務基地近200個,志願服務活動累計75萬小時。2003年以來,共有2280名同學報名志願參加服務西部計劃。

同學們在閱覽室選取雜志。東北網記者曹曦攝

  『非仁者不能為師』。學校建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電子信息動態管理系統』,記錄了1.2萬多名學生的信息。他們通過設立校內、外勤工助學崗位、開設入學綠色通道、申請助學貸款等措施,積極為家庭困難學生解決後顧之懮。截止到2008年底,助學貸款總額已達3000餘萬元。學校還每年自籌資金數百萬元,加大伙食補貼力度,為學生提供質優價廉的飯菜。飲食中心開設了愛心窗口,為貧困學生提供超低價飲食服務……一點一滴之處都體現著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體貼。

圖書館一角。東北網記者曹曦攝

  只需輕輕一點,即知每個角落。哈爾濱師范大學創意學子朱炳全、王欣宇等創建的人性化校園網,成為了哈師大最重要的『名片』之一。『學校網站的資源庫和存儲器成為了大學積淀文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定程度上是校史資料保存和校園文化見證的「活化石」』。學校的老師給出這樣的評價。為給大學生就業、創業創造條件,哈師大設立了學生實踐創新基金,評選出實踐創新基金項目179項,發表論文、調查報告100多篇,網頁設計制作、課件開發等50多項,參加全國或省內比賽獲獎30多項。建立了學校、社會、企業、市場為一體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體系,排解和減輕學生心理壓力,學生就業率穩步提昇。

『黑土國魂——大型愛國主義詩詞歌會。東北網記者曹曦攝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關愛就是付出,就是給與,就是奉獻。如今,在哈爾濱師范大學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天,都上演著愛與被愛的故事,接替並傳遞著……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