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節約型』校園建設:從意識到行動『兩手抓』
2009-07-16 10:25:13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曹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6日訊 (記者 曹曦) 『節約型』校園建設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又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如何能夠在當代大學生中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中華傳統美德,如何培養學生關愛自然、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現代生態意識,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口頭號召上,要通過動員全體學生積極、自覺地投身到『節約型』校園建設的實際中,從意識到行動『兩手抓』。

  黑龍江科技學院:節約也是一種增長

黑龍江科技學院的學生公寓。東北網記者 曹曦攝
黑龍江科技學院的飲食中心。東北網記者 曹曦攝

  黑龍江科技學院臨江而建的校址讓學校從建校之初就算起了節約的『大帳』,『節約型』校園建設也是從『水文章』做起的。黑龍江科技學院從技術和管理入手,雙管齊下每年節水70萬噸,節約費用達100萬元。日處理能力4000噸的中水處理廠是『節約型』校園建設的一個大手筆,每年可節水60萬噸,節省資金200萬元。談起建設污水處理廠,學院後勤工作人員說:『當年1100萬元的建設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實踐證明這卻是一筆可算的大帳,回收處理的污水為學校創造的經濟效益是一勞永逸的』。

黑龍江科技學院馬勝羽向記者介紹他的發明。東北網記者 曹曦攝

  黑龍江科技學院一直把開展節約活動貫徹落實到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實踐中,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開展『節約科技創新主題實踐』活動。人文學院的老師馬勝羽是去年畢業留校的,他一直是師生眼裡的『發明家』。在大學生創新作品展室裡,陳列著他的五、六項小發明:從小型風光電互補模擬系統到炫彩微型風力發電筆,產品各個小巧、實用、節能。馬勝羽指著太陽能多功能家用套裝的產品說,『這個可以直接用於室內窗臺、陽臺,每天只要提供4小時的有效光照產生的電量就可以滿足3-5小時照明,非常實用、方便』。像馬勝羽這樣的發明、專利項目在大學生科技立項活動中不勝枚舉:王匯旋的《創建綠色校園之—環保智能型垃圾箱的設計》項目;董洪華的《自動澆花器》項目;袁青國的《風光節能燈箱》項目……

  走在黑龍江科技學院的校園,節約的宣傳隨處可見,可謂有影、有聲、有字,在形式上做到了入眼、入耳、入心。『節約宣傳月』、『人•責任•節約型社會』的討論、『我為節約型校園做貢獻萬人簽名活動』、『今天你節約了嗎』主題團日等等一系列、不間斷的宣傳教育活動,使節約意識逐漸轉變為師生員工自覺的生活習慣,校園裡長流水現象不見了,人走關燈成為自覺,食堂裡浪費飯菜的現象少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了,『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的良好風氣形成了,『節約也是一種增長』的觀念在衣食住行的實際行動中得到強化。


 

  東北林業大學:節約就要從細賬算起

東北林業大學『三型校園』展板。東北網記者 曹曦攝

  有這樣一個例子:樓道由於未安裝雙聯控制開關,一處需要照明就得打開所有的燈。一個樓道的42盞30瓦的日光燈每天從早上8點一直開到晚上10點,一年按260個工作日計算耗電3276度,100條樓道就是32萬度電。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東北林業大學就是看到了這些細賬,在教學樓及學生公寓安裝了HD—600遠紅外智能開關,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節約電費50萬元。

東北林業大學在采暖上采取微機化管理。東北網記者 曹曦攝

  用科學方法指導生產、用科技知識創造效益。東北林業大學『節約型』校園建設結合自身實際,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一分錢』開始。學校采用一種設備在排煙道中將熱量收回加熱冷水(可將常溫水加熱50—80度),然後貯存在水箱內按需要補水,每天可省200元;將洗衣房熨平機生產後的廢氣再利用,每天可節省燃氣費200元,每年可節省8萬元;改變供水方法,通過控制當天加熱的80噸熱水正好用完,節省燃氣費500元,每月節約1萬元;采用飯卡刷卡計費系統,由洗浴人自己控制消費節約用水,日節約水費510元,月節省1.2萬元……就這樣,每一天的小賬日積月累最終變成了一筆大帳。

東北林業大學尤鐵學副教授發明的廢水淨化裝置。東北網記者 曹曦攝

  『家庭洗滌廢水的淨化和回用裝置』是東北林業大學尤鐵學副教授發明的專利。在尤老師家他一邊給大家演示一邊說:『這個裝置就是將廚房無油廢水和洗衣漂洗廢水經過淨化和殺菌後,作為生活雜用水,每個月大約能夠節約3噸水』。在東北林業大學,像這種通過發明、科技改造節約的例子還有很多。學校游泳館將原來消耗較大的燃油鍋爐改造成環保節能型燃煤鍋爐,全年節約近百萬元,把手動混合淋浴方式更換為自動感應式,每年節約10萬元。新建的浴池采取卡式控水系統,使每人每次用水量由原來的160公斤減少到75公斤,月節省1.2萬元。辦公教學樓衛生間安裝節能延時閥、節能型水箱、紅外線小便器控制開關,控制了長流水。供暖系統由人工操作改為微機控制系統,節煤效果顯著,三年來累計節約資金600萬元……

  生活中的一些老方式、老觀念廢除了,一些不經意的浪費行為由乾預變成了自覺。如今,崇尚節約、厲行節約的傳統美德、責任風范正在東北林業大學校園裡繼承著,傳遞著,『節約型』校園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作用正在細節處彰顯、放大。


 

  黑龍江東方學院:把節約當成一種精神傳承

東方學院校址。東北網記者 曹曦攝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黑龍江東方學院卻把這種美德化作一種精神,在校園內外繼承並發揚著。從沒有一間房、一分錢、一個人,到今天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4個億,萬人規模的本科院校,1992年開始創辦的東方學院開創了黑龍江省民辦普通高等學校的先河,在黑土地的教育歷史上書寫了輝煌的一筆。東方學院副院長左長濱介紹說,學院完全靠著孟新、尚鶴翔、周長源、劉式勤這四位創辦人的人格魅力,高校退下來的管理專家、教授,艱苦奮斗、勤儉辦學、無私奉獻創辦起來的。辦學經費靠自籌解決,辦學初期幾位老領導不拿工資,完全靠個人的離退費生活,借20萬元買個小面包車,接送從各校聯系的老師上課,租借外學校的房子充當校捨……

東方學院清潔工仔細擦體育館的地板。東北網記者 曹曦攝

  彈指一揮間。從最初的『慘淡經營』到今天的發展壯大,17年來,學校的家底一天天變得殷實,這種白手起家、勤儉辦學的優良傳統也演變成東方精神,一代代地傳承。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就是老校長講述學院的創業史,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就在對歷史的回憶中紮根在學生們的心底。人員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東方學院的人事上機構非常精簡,全校12個職能部門,7個直屬單位,萬人規模的大學,管理乾部只有141人,很多部門都是一人多崗,一崗多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黑龍江東方學院的師生經常靠勤勞的雙手從小處給學校節省費用。公寓中心的同志每年暑假期間把舊拖布、撮子、苕帚重新修補再用,7年共節約18.8萬元。暑假搬寢捨,自己搬床桌子,學生用的鐵櫃也是自己動手刷。體育館的工作人員每年暑假都自己給體育場的鐵圍欄、籃球架、足球門刷油,館內籃球館木地板用橡皮擦乾淨後刷輕油,館內地毯,每年都自己清洗……這些細枝末節上的項目每年就能節省出四、五萬元。學院投資1.5億元的基本建設,經過招標,在保證質量和最低價格的基礎上,為學校節約600餘萬元,沒有一分錢落入個人腰包。學院辦公費近三年平均每年僅花1萬元,有的學校老師說:『你們學院一年的招待費,還不如我們一個教研室的花費多』。

東方學院校領導簡陋的辦公室。東北網記者 曹曦攝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耳聞目染的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2008級3班的於永江說:『現在同學們愛惜糧食、節約用水用電、自覺隨手關燈、關水龍頭已經不用督促,養成了一種習慣』。老前輩的節儉敬業的精神就這樣感染著每一個東方人。在這種無形的力量影響下,每一名師生都將學院當成了自己的家去守護,當作自己的事業去經營。『學校的精神就是這樣一脈相承下來的,不用刻意提醒,全校師生都會發自內心地去做。』離開東方學院的時候,老師們的話依猶在耳畔,就是這種胸懷、情操鑄就了黑龍江東方學院今天的輝煌,有了這種精神的傳承,黑龍江東方學院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