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公路大橋習慣性擁堵 四方臺或可分流過江交通
2009-07-22 16:21:47 來源:生活報  作者:於鴻斌 劉繼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引言

  去年5月,省委書記吉炳軒在哈市調研時強調,哈爾濱要把松花江兩岸開發好、建設好。本月14日,吉炳軒再次強調,要把我省濱水城市打造成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協調、獨具北方特色的宜居之地。我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道橋專家表示:實施跨江發展的戰略,破解哈爾濱過江交通瓶頸已成緊要之舉。在哈市大規模過江通道建成之前,讓四方臺大橋承擔分流任務是完全可行的,在不太長的一段時間內有一定的意義。這裡需要做的是省市相關部門進行有效協調,使得選擇繞城高速過江的車主在繞遠的前提下不再承擔通行費用。

  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生活報報道,《20多年未大修『老橋』不堪負重》的報道見報後,引起廣大讀者熱議,共有57名過江車主,其中大部分是貨車司機表示:如果四方臺大橋取消收費,吸引部分車流,公路大橋定會『減負』不少。21日上午,記者驅車直取公路大橋和四方臺大橋,進行了對比體驗。

  公路大橋

  非高峰也堵

  近兩年來,松花江公路大橋每天高峰時段堵車已經成了『慣例』。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盡管避開高峰時段,平峰時段進入松花江公路大橋也頻繁出現堵車狀況。

  21日,記者駕車體驗了平峰時段的橋面堵車。9時45分,記者驅車從經緯街進入友誼路左拐後,巨大的車流就將整體車速放慢。去往公路大橋方向的車輛幾乎都是停停走走,非常緩慢。

  10時12分,記者駕車跟隨著緩慢的車流進入了松花江公路大橋引橋處,由於車流量大,加之引橋是個環形的彎道,車流速度只能保持在10公裡/小時,而且還不時地停停走走。

  記者看到,為了方便調整雙向車流量,原本雙向4車道的橋面已經改為了5車道,而中間的一條車道可以臨時根據兩側的車流量變換行車方向,並且交警部門使用一排路釘對路面車輛進行合理分流,防止車輛因隨意下道引發嚴重的堵車現象。

  進入公路大橋已經是10時許,早已過了早交通高峰時段。可是橋面的交通流量依然很大,車速在巨大的車流中最多也就達到15公裡/小時。據現場執勤的交警介紹,由於無法分流公路大橋過往車輛,單純靠疏導只能緩解堵車,不能解決堵車。所以交通高峰時段延長也是經常的,有時趕上車流量大,甚至一天內橋面都是這樣緩慢行車。

  四方臺大橋上車輛少

  從霽虹橋出發時,記者將裡程表歸零,行駛到松北區大耿家轉盤道時顯示的公裡數為14.6公裡。從這裡記者再次將裡程表歸零,驅車通過哈大高速入口,開往繞城高速,經四方臺大橋,從群力收費站繞到道裡區機場路時,顯示的裡程數是27.2公裡。

  很顯然,走繞城高速經四方臺大橋進入位於江南的道裡區,與走松北大道經公路大橋來到道裡區,至少要多走10多公裡的路程。而且記者駕車從群力收費站進入道裡區時還繳納了12元的費用。

  上了繞城高速後,記者的第一感覺是路況良好、車輛很少。來到四方臺大橋,記者的前方大約百米處只有一輛轎車在疾駛,後面也只有一輛小型貨車。

  駛過全長1268米的四方臺大橋,記者在此記下了從10時43分至10時48分車輛通過四方臺大橋的情況。從四方臺大橋往來道裡方向的有66輛機動車,其中35輛是貨車。由此推算出,四方臺大橋一小時的車流量還不到800輛。而在公路大橋,一小時的通行車輛已經超過了6000輛,同樣是位於一條江上的兩座公路大橋,通行車輛的差別竟然達7.5倍。

  一位姓徐的貨車司機告訴記者,從四方臺大橋過江既繞遠又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從出行成本考慮,他寧願選擇走公路大橋,這即是四方臺大橋少有『人氣』的主要原因。

  專家:四方臺大橋分流可行

  21日,我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道橋專家告訴記者,四方臺大橋所在的繞城高速公路建成於2004年9月,它最初的功能和定位是過境性交通,讓經過哈爾濱的車輛,不需要進入城區,就可以走繞城高速進入到哈同、哈牡、哈大、哈綏等高速路。該專家表示,盡管繞城高速是省裡建設的高等級收費公路,但哈市市民卻把它稱為四環路,將它看作是哈市城市環路交通的一部分。因為經過近年發展,阿城、呼蘭並入,群力的開發建設,哈市的城市規模在擴大,路網格局也隨之延展,四方臺大橋實際上必須承載一部分城市交通功能,與公路大橋對比,它如此『閑置』說明還有很大的利用空間。

  從經驗上講,道路的建設速度永遠無法滿足交通需求的增長,隨時需要以管理手段合理引導疏堵。該專家建議,如果讓過江車主選擇繞城高速,首先要做的就是階段性取消繞城區段的行車收費;第二是設置一目了然的交通標志,讓繞城車主們熟悉這座不該被冷落的大橋。

  該專家表示,『開放』四方臺大橋在短時期內不僅會有利於公路大橋的正常行車秩序,而且還會對公路大橋的正常大修和養護提供喘息良機。當然,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過江通道建設的加快,過江大橋、過江隧道等多種過江通道的建設,哈市市民出行將有更多的選擇。


 

  如四方臺大橋當『替補』 專家認為:維護公路大橋

  21日,記者從哈市城管部門了解到,23年未大修的松花江公路大橋,橋梁結構是安全的,不過亟需修復破損的橋面提高通行質量。但目前,哈市的過江交通壓力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公路大橋上,每天車流量超過10萬輛,封橋大修,意味著江南江北交通會即刻陷入癱瘓。但如果四方臺大橋能充當『臨時替補』,公路大橋『休養生息』則可盡早提上日程。

  橋面補丁摞補丁

  在采訪中哈市道橋部門透露,從去年冬天算起到現在,松花江公路大橋幾乎每個月都要修補一兩次。今年春天,公路大橋又出現了嚴重破損,僅坑槽就達200餘處。哈市城管局道橋處在交通流量相對較小的深夜至凌晨時段,共搶修了4000平方米。

  公路大橋總長1656米,淨寬25米。20日記者在大橋上看到,橋面上雖然還算平整,但整個橋面可謂『補丁摞補丁』。

  專家:有必要維護

  松花江公路大橋建成至今已23年,但大橋一直未進行過大修。去年5月底,哈市城管局組織當年規劃設計和參與建設大橋的專家現場對大橋進行了會診。

  站在大橋上,主橋設計師張力威說,目前,松花江公路大橋主體還算完好,未發現影響車輛正常通行的大問題。但橋到中年,如人到50歲,慢性病和常見病也開始出現,橋面和伸縮縫大修迫在眉睫。由於大橋長期超負荷運行,橋面鋪裝層老化、破損和變形嚴重;橋梁整體設施老化陳舊,嚴重影響橋梁功能的發揮,與日益發展的城市景觀已不相協調。

  哈市橋梁專家劉貴新告訴記者,如果要對公路大橋進行大修,工期至少需要100天。具體大修內容包括拆除橋面和原有伸縮縫並重新鋪裝,從拆除、運輸到鋪裝、養生,至少需要封閉大橋100天。

  市民建議引橋取直

  針對松花江公路大橋嚴重堵車的報道,很多熱心讀者也都各抒己見、獻計獻策。

  哈市中央書店經理鞠佔斌認為,松花江公路大橋目前堵車的一大原因就是,當初設計的環形引橋影響了通車能力,橋面車流都以60-70公裡/小時的車速行駛,可到了引橋處就變成了環形的彎道,車速最多能達到30公裡/小時,這樣的速度自然讓江北湧入橋面的車流越積越多,造成大范圍堵車。如果將引橋做一下改造,將引橋和橋面直接打通修建至哈藥路下橋,這樣自然可以增大通車能力。

  城管部門:難以實施

  當記者將專家和市民建議轉述給哈市城管部門時,得到了這樣的答復:建議很好很必要,但是實施困難。因為大橋大修得封閉100天,引橋取直要施工6個月,得封閉半年,這是根本行不通的事。

  哈市道橋處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去年6月20日那幾天,讓他記憶猶新:因江北上橋的引道需要重新鋪裝,公路大橋封閉了3天,那3天真是『徹底亂了套』,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到,過江大橋對哈爾濱市民有多重要。哈爾濱兩岸快速發展、經濟提昇,尤其是車輛保有量增加,市民娛樂,甚至日常生活、工作都要過橋,封橋就意味著阻斷了部分市民的生存之路,從此,封橋大修便成了奢望。

  該負責人表示,專家建議采取可行的管理手段進行人為調節,吸引車流走四方臺大橋,如果這個辦法能夠施行,將使公路大橋的維護排上日程。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