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訊 黑河市遜克縣有一個特殊的博物館,它記載了一個聰明勇敢、粗獷而情感豐富的狩獵民族繁衍生息的過程,它就是記憶與傳承的領地——遜克縣鄂倫春民族博物館。
遜克縣鄂倫春民族博物館始建於1991年,館名由原省長陳雷題寫。館藏文物385件,其中鄂倫春民族文物67件,歷史文物318件,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5件。館內分為林海獵民、經濟發展、傳統工藝、文化傳承等部分,以實物形式直觀地展現鄂倫春民族在定居前的生活模式及狩獵文化。各階段發展變化的圖片,一目了然地把鄂倫春族5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出來,同時為鄂倫春族今後的發展規劃出藍圖。
遜克縣區域的『鄂倫春民族文化』有它特有的區域特色,是少數民族文化中的一棵奇葩,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該縣新鄂鄉新鄂村鄂倫春族優秀歌手莫桂英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歌手大賽時,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第一代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兩次去前蘇聯演出,她演唱的四首鄂倫春民歌深受中蘇人民的歡迎,被譽為興安嶺的『雲雀』;莫寶鳳的鄂倫春『摩蘇昆』說唱藝術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傳承人;鄂倫春族畫家陳金來的樺皮畫,參加國內和香港大賽多次榮獲大獎;莫寶鳳、德淑蘭、莫代榮的獸皮、樺樹皮制作工藝精湛,被中國民族博物館聘為民族民間工藝師,作品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收藏;反映鄂倫春民族生產、生活、狩獵文化的『追鹿舞』、『罕貝舞』、『薩滿舞』更是多姿多彩極具特色。
多年來,遜克縣鄂倫春民族博物館致力於對民族文化的搶救、保護與發展,積極爭取資金和領導的重視,將莫寶鳳的鄂倫春『摩蘇昆』說唱藝術申報批准為國家級保護傳承人,將遜克縣申報為全國鄂倫春古倫木沓節示范地(已由省文化廳向文化部申報待批),送莫寶鳳、德淑蘭、莫代榮參加中國民族博物館在北京承辦的多彩中華民族文化節,被聘為民族民間工藝師,作品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收藏,一批鄂倫春、俄羅斯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傳承人的普查挖掘工作正在積極開展,並列為遜克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縣級保護名錄。
為了進一步加強遜克縣鄂倫春民族文化搶救、保護力度,強力提昇遜克縣鄂倫春民族博物館檔次,加快鄂倫春民族文化的『活態化』、『產業化』進程,遜克縣積極與中國民族博物館接洽,先後應邀參加了中國民族博物館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屆和第二屆『多彩中華民族文化節』。2008年11月13日,中國民族博物館正式為遜克縣鄂倫春民族博物館掛上了中國民族博物館遜克鄂倫春族分館牌子。由此,遜克縣鄂倫春民族博物館8000平方米新館建設一事也納入了遜克縣十一五規劃。鄂倫春民族文物征集工作正在遜克縣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