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30日訊 企業效益逐步好轉了,醫保待遇提高了,下崗失業人員找到工作了,棚戶區居民住進新房了……,面對洶湧而來的金融海嘯,哈爾濱市堅定『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應對決策,迅速落實為一項項具體舉措,經濟、社會事業逆風飛揚。『確保民生投入只增不減、困難群眾生活水平只昇不降、民生工程覆蓋面只擴不縮』,話暖民心,事穩民心。壓力面前,『不減、不降、不縮』體現了『民為本』的執政意志,全市上下凝聚在一起,共渡時艱。保企業就是保就業、保民生,一系列果斷決策助企業抵抗壓力,強勢反彈,百餘個大項目次第開花,全市經濟呈現明顯的企穩回昇態勢,並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本報今起推出專欄,與市民嘮家常,聽他們講述身邊發生的故事,一起說變化、說發展、說成就。
生病後參加醫療保險,不到一周就給辦妥了,醫療費報銷了5000元。這樣的事兒,在沒有城鎮居民醫保的時候是甭想了,即便居民醫保全面鋪開的2008年,也辦不到。但今年,在一周的時間裡,李景剛就實實在在地經歷了這麼一回。
說起女兒參保的事兒,李景剛打開了話匣子。6月17日,李景剛在南寧打工的女兒患了病毒性腦膜炎。工作單位沒給上醫療保險,在南寧看病花了2萬元,全得自己掏。這個月收入2000元的家庭,精打細算,生活過得還不錯,但幾萬元的醫療費一時讓他捉襟見肘。
這時,李景剛想到了城鎮居民醫保。其時,他心裡還在疑惑,孩子正生病,能不能辦這個醫保?即便能辦,居民醫保都是每年9月份開始辦理的,還得等兩個多月。事情在他來到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後有了『轉機』。
原來,年初哈爾濱市出臺城鎮居民醫保新政策,無論是否患病都可隨時辦理參保,第二個月開始享受醫保待遇。6月27日,李景剛交了270元參保費,給女兒辦理了參保手續。
回哈後,李景剛帶女兒到哈醫大二院住院治療,幾天後病情好轉,能出院了。7月1日,李景剛結算住院治療費,可醫院醫保辦說,醫療保險證還沒下來,1萬元的醫療費能否報銷還無法確定。他找到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得到答復,可以報銷,只需個人先行墊付即可。經核算,李景剛將從醫保中心報銷近5000元。
李景剛頗為感慨地說:『說句實話,這個政策得民心,以後還得繼續保下去。』
數字政策
一項新政策,緩解了一個家庭的緊張和壓力。受益的不僅是李景剛和他的女兒,去年哈爾濱市有90餘萬居民參保,今年繼續擴大參保范圍,在全省率先將大學生、非哈戶籍外來人口納入居民醫保,預計年底參保總人數將達180萬。同時,改每年9月份參保第二年享受待遇為隨時參保第二個月起享受待遇,更多居民提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