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慶油田開發50周年系列報道(五)創百年油田續寫昔日輝煌
2009-08-07 10:15: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張東君 畢曉紅 平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發現了大慶油田。

  2009年,是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

  從上世紀50年代末荒原深處的油龍出世,到新世紀的曙光照耀現代化的油城,大慶油田走過了半個世紀的光輝歷程。她的激情創造和巨大貢獻,融入了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永恆記憶。

  在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前夕,東北網記者再次走進大慶油田,回望歷史風雲,喜看油田巨變。即日起,東北網推出『大慶油田開發50周年』系列報道,與網友共同感受如史詩般厚重的大慶油田。

  東北網8月7日訊 題:大慶油田開發50周年系列報道(五)  創建百年油田續寫昔日輝煌

  記者 印蕾 張東君 畢曉紅 平靜

百年油田意氣風發。趙永安 攝影
百年油田科技支橕。趙永安 攝影
打造百年油田整體協調發展。 趙永安 攝影

  在世界石油工業的開發史上,與大慶同等規模的油田大多只能維持一二十年高產穩產,但是大慶油田從1976年開始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並持續了27年,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跡。

  然而作為一個資源型采掘企業,地下藏量的遞減是不可逆轉的現實。大慶的未來,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

  『原油持續穩產,整體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礦區,創建百年油田』。在2009年3月召開的油田公司三屆一次職代會上,大慶油田明確提出『原油持續穩產、整體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礦區、創建百年油田』的戰略任務。大慶油田又以新的姿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踏上了長遠發展謀百年的新征程。


 

  百年油田宏偉藍圖

  從2004年提出『持續有效發展,創建百年油田』的戰略目標,到2005年創建百年油田分『三步走』發展構想的形成,再到2006年對百年油田的階段性目標進行量化,直至2007年《大慶油田『十一五』及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規劃》的正式出爐,對50多年後大慶油田的油氣生產遠景進行有理有據的展望,人們越來越清晰、振奮地看到,『創建百年油田』,不是簡單的口號,而是成系統、分階段,有目標、有保證措施的實際行動。

  用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玉普的話說,『我們要創建的百年油田,是一個以本土開發為基礎,以海外業務為補充,以優勢技術、一流人纔、先進文化為支橕,具有強勁競爭力、成長力、生命力的百年企業。它有時間的概念,又不僅僅是時間上的概念;指的是油田開發,又不局限於油田開發。它強調開采時間的延續,更強調業務空間的拓展;強調開發水平的攀昇,更強調經營業績的有效;強調油田的百年生產,更強調企業的百年成長。一句話,就是要通過創建「百年油田」來打造「百年企業」。這樣,到本世紀中葉,大慶油田將繼續保持生機勃勃、安居樂業、繁榮穩定的局面,油田公司將建設成為高科技、綜合性、現代化的一流企業。』

  創建百年油田,是公司發展戰略的總目標,現階段將重點推進『五大基地』建設。全面打造國家重要的能源生產、工程技術、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科技創新『五大基地』,是百年油田戰略目標的具體化。

  打造能源生產基地——做精做強本土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在實現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天然氣業務;加快發展對俄石油貿易和海外資源勘探開發;積極發展新能源業務。這樣,到2060年油田開發100周年之際,大慶油田繼續在國家能源供應中保持較大比重。

  打造工程技術服務基地——立足保障大慶、吉林兩個油田的穩產上產,大力發展核心主導技術,加快配套重點關鍵裝備,做優做強物探、鑽井、測井、固井、錄井等主要業務,不斷提昇整體實力;利用油田市場機制,持續推進管理創新,不斷優化組織結構、技術結構和隊伍結構,進一步增強創效能力;對照國內外同行業的先進水平,推進經營理念、管理體系、運作方式等同國際接軌的步伐,努力實現外部市場作業規模化、服務一體化和效益最大化。

  打造裝備制造基地——構築整體發展優勢,以重組整合裝備制造集團為契機,持續推進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實現集約化經營、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突出真空加熱爐、減速器及抽油機涂裝、潛油電泵、射孔器材、三抽設備等重點項目和產品,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品;以技術進步推動產業昇級,逐步向高端制造、數字制造、綠色制造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

  打造石油化工基地——立足油田做專做精、面向市場做特做優,擴大油田專用化工產業規模,做精輕烴和天然氣精細化工,形成合理的產品結構和物料吃配體系;加強市場調研與技術論證,充分挖掘裝置潛力,適度延伸輕烴和天然氣精深加工產業鏈;樹立『大化工』的概念,加強同大慶石化、煉化和地方企業的合作,共同構築大慶地區石油化工產業發展新優勢。

  打造科技創新基地——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通過制訂科學的戰略規劃,推行高效的組織方式,建立共享的知識平臺,構建開放的科研環境,營造全員的創新氛圍,建立長效的保障機制,努力形成有利於科技創新的土壤和環境;加大硬件投入,全力推進三次采油等4個集團公司級試驗基地建設,鑽探工程、采油工程等重點實驗室建設,以及海外石油研究評價中心建設,不斷提昇科研實力和研發層次;打造高精尖的核心人纔隊伍,推動核心骨乾人纔向專家型、國際化方向發展,為鞏固和發展大慶科技的優勢地位提供保證。

  不論是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還是更長遠的百年油田的建設,資源基礎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大慶人的自信並不是沒有理由的。目前,大慶油田資源探明率比較高,仍有較好的勘探前景。松遼盆地北部,最終可探明石油資源量就有86億噸,目前探明了59億噸,還有27億噸有待探明;深層天然氣資源量1.17萬億立方米,目前探明了1200多億立方米,還有1萬億立方米尚未探明;大慶外圍盆地已探明1億噸,還有近13億噸的石油資源有待發現,剩餘資源潛力較大。隨著今後的技術進步,將有更多的剩餘地質儲量轉化為可采儲量,有更多的難采儲量投入有效開發;非常規資源勘探潛力巨大,近年來通過對探區內非常規油氣資源進行勘探,發現了豐富的油頁岩、煤層氣以及二氧化碳等資源;另外,通過收購蒙古塔木察格、引進俄油參與世界能源再分配,成為油田本土資源的有效補充。


 

  圓夢百年闊步向前

  如今在大慶油田,最重要、最實際,也是最振奮人心的關鍵詞就是百年大慶。

  在創建百年油田的道路上,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是大慶油田今後一個時期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這是繼原油5000萬噸持續穩產27年之後,大慶油田要攀登的另一座山峰,這對於一個已經開采了40年的老油田來說,決不是一個輕松的目標。

  客觀評價,大慶油田的很多勘探開發技術已很有優勢,特別是以聚合物驅油為代表的三次采油技術更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使大慶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這在世界上是一個近乎奇跡的數字。但作為一個開發了近50年的老油田,還要在原油4000萬噸的高峰上持續穩產,在科技上就必須再有新突破,要用高科技打好新時期的新會戰。

  科技人員清楚,在這場新時期的新會戰中,科技人責無旁貸。『油在哪裡,油在地層深處,但首先應該在科技人員的腦海中。從大慶油田目前發展所面臨的形勢來看,油田即將進入特高含水開發期,資源接替難、特高含水期開發難和外圍增儲上產難等問題日益突出,勘探、開發所要解決的都是世界級難題。一般的技術,花錢可以買到;解決大慶油田這些難題所需的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到的,必須依靠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尤其是現在,百年油田建設在老區面臨著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我們要想實現創建百年油田的目標,有沒有潛力?有,但這些潛力現在看來都是非常非常之難,剩餘油非常分散,現在的常規技術根本解決不了。我們就要去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沒有什麼可借鑒的,就逼著我們必須自己去創新。』采油四廠總地質師閆亞茹告訴記者。

  今年7月23日,大慶油田科技工作大會召開,對下一步科技工作進行了部署:重點抓好26個項目計劃的推進落實工作,深入開展科技攻關,著力打好油氣勘探、老區精細挖潛、外圍有效開發、海塔盆地增儲上產、工程技術5場科技攻堅戰;重點組織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加強科技計劃整體優化、推進重大專項組織實施等6個方面工作。油田號召科技工作者勇於攻關,發展完善5套技術系列:快節奏、一體化的油氣勘探技術,集成化、系列化的水驅挖潛技術,低成本、高效益的三次采油技術,多手段、個性化的外圍開發技術和市場化、特色化的工程服務及其他技術……

  百年大慶,百年滄桑,百年希望,百年史詩。百年大慶,不僅僅只意味著時間的長度與厚度;百年大慶,更是英雄氣概與科學精神的完美結合。

  挑戰,屬於大慶;光榮,更屬於大慶。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