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7日訊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鶴崗市委確定了實現『城市創新轉型,人民富裕幸福』活動主題,提出率先建成優質綠色食品工業基地的工作目標,努力打造綠色『米都』,促進城市轉型。
樹立精品意識,傾力塑造『米都』新形象。在加快綠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設的進程中,通過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形成了樹立精品意識,走品牌興企之路的共識。在進一步加大做強現有的1個中國名牌產品和7個無公害、綠色、有機大米品牌的基礎上,其他品牌的有機米、長粒香、越光米等米種和胚芽米、營養強化米等一批新品正在研發和陸續上市之中。今年,泰豐米業的『梧桐牌』榮獲了中國馳名商標,把鶴崗米業的產品檔次再次提昇到一個新的水平。目前,鶴崗市優質大米已經在全國很多大中城市形成了品牌效應。
整合地方資源,合力支持『米都』大建設。充分發揮三江、鶴鳴等米業集團優勢,引導企業進行戰略重組,增強大米加工企業集團實力,建成了國家和省級水稻加工基地。目前,全市擁有稻米加工企業135戶,年加工能力近300萬噸,湧現出泰豐、人和、三江平原、鶴鳴、萬源等一批米業龍頭企業,全市已有一個國家級、6個省級、12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了打好『米都』建設攻堅戰,市委、市政府調動全市各方面力量,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支持大米生產、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市發改委積極為企業項目跑前期申報、審批、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市國土資源局在企業用地方面提供幫助;各商業銀行積極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和信貸保障;市工商局發揮職能作用,多次赴國家總局和省局,幫助企業進行商標申報,促進了『米都』建設。
延伸產業鏈條,全力推進『米都』快發展。圍繞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的要求,調整玉米、水稻、大豆種植比例,高產高效作物增加11萬畝,有機、綠色、無公害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20萬畝,糧食單產水平提高了5%。在此基礎上,不斷延長水稻加工產業鏈條,提高了水稻產品附加值。目前,已經形成水稻?大米?米糠?米糠油?谷維素以及稻殼發電、稻殼復合肥等循環產業鏈條,實現了水稻的吃乾榨淨,將水稻的全部效益都體現出來。泰豐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新建了6000千瓦稻殼發電項目,每年可以節能2.12萬噸標煤;寶豐米業有限公司利用稻殼、粉煤灰等廢棄物生產聚合防火板材替代木材,每年可節約9萬噸標煤;萬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形成了大米、米糠毛油、米糠精煉油產業鏈條。
建設綠色通道,提昇『米都』知名度。提出了『要讓鶴崗大米走出龍江、走向世界』的發展思路,努力構建糧食銷售、信息溝通的綠色通道。強化銷售服務網絡建設,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在鶴崗大米俏銷全國各地的基礎上,還出口到加拿大、阿聯酋、南非、韓國、俄羅斯等國。近日,三江平原米業集團公司與哈爾濱鐵路局輔業投資管理集團簽訂合同,『三江平原』牌大米在成功打入全國千餘家大中型超市後,又成為全國鐵路唯一專供、特供和直供產品。加強對外信息溝通,開通了糧食行業協會網上交易平臺,實現了網上發布信息、網上銷售產品,也進一步擴大了鶴崗作為綠色『米都』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