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鐵力西大橋最早建於1971年 橋型存在抗位移力差缺陷
2009-08-07 17:28:52 來源:東北網  作者:尤佳 路雲強 陳靜 楊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鐵力西大橋橋頭石碑上標注的新橋部分竣工時間 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東北網8月7日訊(見習記者 尤佳 記者 路雲強 陳靜 楊禹)2009年6月29日凌晨2時30分左右,鐵力市呼蘭河大橋發生垮塌,造成7輛貨車與一輛微型面包車落水,4人死亡,4人受傷。目前已有21人獲救。

  鐵力市西大橋位於國道G222哈伊公路K123+934處,該橋由不同時期修建的不同橋型、不同標准的兩幅橋組成。一幅為1971年設計、1973年建成的5跨淨跨徑30米等截面懸鏈線雙曲拱,該橋全長175.20米。當時正值文革時期,為了解決交通運輸安全和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出行難的問題(當時人們來往通行僅靠下游的一座簡單木橋),原鐵力縣革委會決定建設該雙曲拱橋。設計單位為原黑龍江省交通局公路勘查設計大隊,施工單位為原鐵力縣交通局下屬工程隊。設計荷載為汽—13級,拖—60級,工程總造價大約45萬元。另一幅為1996年哈伊公路昇級改造時新建的相同寬度的5跨32米T型剛構橋,設計荷載為汽—20級,掛—100。大橋全寬15.5米,中央設分隔帶,新舊兩幅橋為分離式結構。

  雙曲拱橋是上世紀60年代我國建橋職工創造的一種橋型,這種橋型因具有無支架施工、節省建築材料的優點,當時在全國廣為修建。但該橋型同時也存在著上部結構整體性和抗位移能力差的缺點,80年代以後,已逐漸被其他新橋型所取代。鐵力市西大橋舊橋一幅在運行36年後的2009年6月29日凌晨2時30分左右發生垮塌。2007年省公路局危橋辦曾對舊橋部分進行維修加固,並組織設計、招投標、施工管理和驗收。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