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工廠整體搬遷,要辦好多審批手續,過去至少要蓋100多個公章、得花三四個月時間,很麻煩。沒想到這次從諮詢到開工,只蓋了六七個章,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太方便了!』提起哈爾濱市的行政審批,紅旗鍋爐有限公司的孔令臣很感慨。
像孔令臣一樣,如今許多在哈爾濱辦事的人都感到了這一變化:這裡的行政審批環節少了,流程便捷了,效率高了,服務更到位了。截至目前,哈爾濱集中統一構建的行政審批服務平臺——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已受理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68萬餘件,辦結率達99.8%。而這組數字的背後,是辦件『零差錯』、群眾『零投訴』和乾部『零違紀』。可以說哈爾濱不僅闖出了行政管理的改革新路,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讓行政審批更高效、更陽光,還為我國政府由管理型行政許可向服務型行政許可轉變、由控制型行政許可向法制型行政許可轉變帶來了有益的啟示。
減公章:向繁瑣、低效開刀
『提到行政審批,人們馬上會想到程序多、時間長,效率低,哈爾濱以前同樣存在這些問題。』哈爾濱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管理處處長李鳳成說,以建設項目為例,20多個部門單獨審批,一個項目最快要120多天,要蓋100多個公章。由於哈爾濱地處高寒地區,建築施工期短,這樣的審批效率無法滿足企業和發展需要,審批提速成為哈爾濱發展必須解決的大問題,要改革行政審批,首先要向繁瑣、低效開刀。
2004年7月,哈爾濱市構建行政審批服務新平臺,成立了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變分散審批為集中審批,以『便民利企』為導向對政府職能進行設計與重組,26個行政審批職能部門統一設置行政審批辦公室,全部進入中心集中聯合辦理。對於承擔行政許可和審批服務事項單一,不宜按照內設機構要求設置行政審批辦公室的16個部門,在『中心』設窗口,由窗口負責諮詢、接件、發證,部門內部限時辦結。同時,對有年檢職能的12個部門在中心設置年檢窗口,集中統一行政服務,實現統一窗口、統一審批、統一收費、統一監控。市建委將過去分散在11個處室的18項職能統一歸並成一個審批辦,行政審批效率明顯提高。
多頭許可、政出多門、審批前置要件多是影響行政審批時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哈爾濱對行政審批要件進行了認真清理,截至目前,共清理出沒有法律依據的審批要件517個,對98項行政審批當中在法律法規之外增加的118個審批要件予以取消。為有效解決審批環節增加的問題,哈爾濱要求入駐行政服務中心的審批部門全部成立行政審批辦公室,實施『一站式審批』,形成了精簡高效的行政審批機制。到目前,有關部門對85項202個子項的行政審批環節進行了精簡,減少審批環節812個,有效解決了百姓和企業辦事難和『一事跑多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