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3日訊近日,記者從齊齊哈爾市建華區民政局了解到,目前該局備案並審核通過的養老機構有30多家。而實際上,該區正在營業的托老所卻遠不止這些。
調查中記者發現,開在社區內沒有任何執照的『黑』托老所,佔了托老所的相當比例。這些『黑』托老所,有的只是扯個條幅,有的則沒有任何牌匾和標志。在一些經營者看來,開辦托老所只是個謀生手段,只要家裡有幾間空房、有幾個閑人照看,保證老人的一日三餐就行。而這些游離在監管之外的『黑』托老所往往埋藏了不少『禍根』。
首先,這些養老機構多處於居民樓內,極少配備滅火器。有的經營者為滿足個別老人對單間的需求,往往用石膏板隔成若乾『單間』,有的『單間』也就二三平方米,僅容一張單人床和單人進出。這樣,空間狹小,不利於老人健康,防火也會受到影響,一旦發生火災等意外,老人行動不便,極易發生傷亡事故。
其次,衛生條件很差。在鐵鋒區某老人公寓記者看到,不大的空間裡住了20多位老人,屋裡通風不暢,氣味難聞。位於建華區文化組團3號樓一、二門棟的文化老年公寓,難聞的氣味影響了鄰居的正常生活。采訪中,准備送父親到老年公寓的趙女士擔懮地說,自己看了多家老年公寓,幾乎都沒有專門餐具消毒櫃,老人用餐後,他們只是將餐具用洗潔精洗洗,或再用開水燙燙了事。
記者以送老人為名,來到了福順小區一家托老所。該托老所分上下兩層,住了27位臥床老人,有的在打點滴,有的鼻孔內插著鼻飼管,有的臥床插著導尿管,有的手腳被捆綁……看到記者滿臉疑惑,一女工作人員解釋說:『我們這兒多是患重病的老人,有些老人經常自虐,不是抓壞這兒,就是抓壞了那兒,沒辦法,只好捆住手腳。』至於插鼻飼管和導尿管,她說這活兒其實很簡單,不需要護士,她自己可以做。照顧老人多了,自己也成了半個醫生,老人有個小病小災,自己都能看病抓藥,而且每次都看得八九不離十。
據了解,開辦養老機構,首先要具備民政部門下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此證書分正副本,正本應懸掛在托老所明顯位置,副本用於年檢和其他工作。此外,還需要衛生部門出具的《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應有《健康證》,兼職醫務人員要有《醫師從業資格證》,要有消防部門審批的消防合格通知書。有了這些,方具有從業資格,允許經營。
對於『黑』托老所,龍沙區民政局副局長劉力非表示,由於沒有執法權,他們只能對違規養老機構采取規勸的方式,無權查封。對此,他們也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