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為全國首條女子環路公交線路,她曾獲獎章獎牌無數;作為全市公交戰線優質服務的『標杆』,她一直領跑整個交通業。然而在這些美麗光環的背後,車隊每年巨虧200萬,如今讓這條運營了近20年的光榮線路,跑向了『死胡同』,處在生死邊緣。110之痛,誰之痛?
賠錢我們臉上無光
東北網8月16日訊 一提起賠錢,成為別人的包袱,現任110環路公交車隊隊長柴聖娜就感到臉上無光。因為心裡有這塊石頭的重壓,車隊有時替乘客做了好人好事,她們也不願人家表揚一下。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位堅強的女隊長無奈中透出隱懮,作為全國首條女子環路公交線路和領跑哈市公交戰線的一面旗幟——110女子環路的尷尬處境,令這位乾了十年的老交通陷入深深的困惑——跑得越多賠得越多,每天拉的乘客不夠個油錢,一年就要賠掉200多萬元,再這樣下去,誰也橕不下去了!
為了這條線路的生存,她曾奔走呼號,向市婦聯尋求幫助,向行業主管打報告調整線路,然而一切無濟於事。這條榮譽比肩的線路,沒有人來改變她,一直虧本。看著其他公交線路跑得紅紅火火,心裡都有負罪感。她說,現在全隊清一色女司乘人員,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守崗位,保證有一輛車出一趟車,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出行。
乘客流失200萬打水漂
據車隊統計,目前,110環路公交車原有配車20臺,現每天保證出車數只有14—15臺,日拉3000餘人次,一個車次一天有時就拉百八十人,一天跑下來全線就要賠掉1000多元,一年算下來200多萬元打了水漂。
雖說賠的不是自己的錢,但是目睹如此經營狀況,已經在110路跑了18個春秋的第一代女駕駛員楊晶焦急萬分,她說:自110建線之日起,這條線路就打上了光榮的烙印,無論刮風下雨都給市民提供最貼心的服務,特別是成為女子線路後,更受到廣大乘客的認可。直到現在,公交110的金字招牌在哈市交通戰線中都是一面旗幟。楊晶說,這麼好的線路,每年不掙錢還賠錢,年年入不敷出,開工資都要讓公司效益好的線路來墊付,太讓人難受了。
而昨天,在位於康安路110環路始發終點站,記者看到由於車況老化、陳舊不堪,站臺上寥寥無幾的110公交車與路面上強大的車流客流形成鮮明對比,一些乘客上車後抱怨車廂太破了,車輛太少了,有時候坐一站地也要等上二十來分鍾纔來一趟車。而記者乘坐上該車,從康安路到經緯街站點,車行半道,車後門就打不開了,下車乘客只好改由上客門下車。如此經營的慘狀,該線路在給司乘人員帶來傷痛之時也令乘客開始作痛。
巨虧凸顯線路癥結
那麼,一度榮耀的『標杆』線路,為何出現巨虧?
『當初設線時就不合理,單環線路的運營方式讓乘客有去無回,直接決定著這條線路一直以來在生死線上掙紮,只賠不賺。』提起110的現狀,現任主管、市電車總公司運營分公司於軍經理直言不諱,他說110車隊統計的賠錢數字算的只是油錢,如果算上人工費、車輛維修費、司乘人員工資、房屋等各項費用,公司一天就要搭進3500元。但是為了這面『旗幟』不倒,有關部門一直讓它正常運轉著,有時跑空車,沒人坐也要開行,可是電車公司遭受的損失只有自己知道。
於經理說,長期以來,110環路一直采取單環發車的運營方式,這種方式只可滿足市民一個早高峰的運輸需求,如果晚上下了班的市民還想坐此車回家,只好從早晨下車站點上車,繞滿大半個環路纔能到家,途中到達終點站時,還要倒客改到下趟車,這樣即多花費時間也不方便。著急的乘客只能寧可改坐其他車輛,造成乘客大量流失。
車隊長柴聖娜說,現在110線路除了一些有充足時間的老年人外,沒有其他固定客流。因其線路走向不合理,也是造成乘客分流的主因。她說,該線路設立之初是作為全市唯一一條環路公交來設的。當初線路走向集中了哈市的主乾街路和人流密集的商服區,如走紅軍街途經火車站、走西大直街途經博物館、走和興路途經工大哈特等。後來隨著市政建設的發展,該線路數次改道變線,變成了現在的途經新陽路—田地街—南極街—宣化街—文政街—和興路—康安路的運行圖,雖然裡程上比過去的10公裡多了8公裡的道,小環成了大環,但是途經這些線路避開了工廠企礦以及商服等客流集中區,加之其周圍十幾條公交線路與其線路重合,搶客形勢嚴峻,同等票價乘客坐車選擇面加大,更加重了110的生存狀態舉步維艱。
特別是當現有的跑線車輛仍然使用的是2001年更新的公交車,車輛接近服役期,車況老化、破舊,故障頻發,直接促使乘客坐車舒適度下降,出現無人乘車的尷尬。
110之痛誰之痛
據記者了解,110環路公交車,於1991年建線。設線之初因在全市公交行業及全國首開先河為乘客提供愛心椅墊、愛心送考生以及照顧好五種人等貼心服務,受到廣大乘客好評。作為一條光榮的公交線路,其曾榮獲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省老齡委『敬老示范崗』、哈爾濱市最佳品牌公交線路等稱號。30名姐妹們先後湧現出全國勞模肖紅等優秀人物。然而就是在這些美麗光環的背後,這條線路在運營20個年頭後,卻出現了如此窘境,我們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悲劇。而悲劇的主角,又是誰呢?
110之痛,令全線30名女司乘人員心急如焚,110之痛更讓乘客心寒。巨虧的現狀不但沒給市民帶來本應享受的城市公交福利,而且令城市道路資源和人力資源處於無為的耗損之中。我們不禁要問,面對這樣一條有著光榮傳統的公交線路,為何有關部門能任其一直虧損而無人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