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中紀委、公安部、監察部、審計署的調查結果,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國公務車共5221755輛。這些車一年共消耗4000多億元。
因計算口徑不一,不同專家所采信的數據不盡相同。近4年來,見諸媒體的中國公車總開支橫跨3000億至6000億元。
而11年前,我省大慶市也拉開了中國第一次公車改革浪潮的大幕,並成為浪潮中的焦點。11年後,大慶沈默在進退兩難間。
按級別劃定並差距極大的補貼,部分公車留用,有部門改有的不改的『雙軌』———改革的不徹底,最終讓改革難以繼續。
最終,大慶車改停滯。甚至有些部門退回從前,繼續購買公車。出現私人車補與公車使用並存的局面。
背景
據公開數據,被認為全球最廉潔的芬蘭,全國只有5個人有公務專車:總統、總理、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和內務部長。
事實上,對公車的配置及使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1989年曾下發《關於中央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等文件,進行規范管理。『部長級和省長級乾部按一人一輛配備專車;現職副部長級和副省長級乾部,保證工作用車和相對固定用車』。
據北大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觀察,中央部委對上述規定尚算重視,而在地方幾乎已成空文。目前在全國絕大多數鄉鎮,書記和鄉長一般都配有專車。
2003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劉同心公布了一份公車私用情況調查。稱一些地方的公車,公務用途佔三分之一,乾部私用佔三分之一,司機私用佔三分之一。『公車不公,日趨嚴重。』
對於車改,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認為,幾次浪潮中的車改試點,都是『從下至上』的路徑,更多屬於地方自發行為。這使車改缺乏足夠強大的動力,還會遭受更多阻力。
王錫鋅教授認為,車改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是,官員用車福利的合法性,和納稅人權益是否可不受損。
王錫鋅認為,車改單位往往舉出各種數據,來顯示車改的必要,其實在邏輯上並無證明力。『公民如何知道你的數據是否真實?』
車改試點往往又是一刀切,又容易使官員的公車福利,『該減的沒減下去,不該加的卻多了一筆車補。』
周天勇教授認為,很多車改試點的地方官員確實抱有改革的善意,但從全國角度看,只有中央加大整治力度,嚴格公車制度,讓社會各界參與監督,車改纔能改好。
改革之初當年節支五千多萬
1998年2月16日,大慶市開始車改。范圍是:市直機關(含有機關職能的事業單位)的處級以下(含處級)乾部,包括科級和一般乾部。
大慶市車改前統計,1997年底,財政負擔車輛1350輛,車與司機費用合計每年近5000萬元,加上購新車費用和大修費用,年度公車費用支出8500萬元以上。
首批車改59個處級單位,涉及車輛402輛。車改後,留車106輛,賣車220輛,交辦70輛。
對於交車的車改單位官員,大慶給予交通補助政策:正處級每年補助18000元,副處級14400元,正科級2880元,副科級2160元,一般乾部每年1200元。
2005年大慶市發改委提供的數據,車改前,市直機關這402輛車,包括216名司機,每年費用約1627萬元。車改後,每年費用887萬元,直接節支740萬元。
該委還稱,上交的70臺車和對外出售的226臺車,變現收益1142萬元,當年不再購置新車節約3300萬元,財政不再安排大修費節支約200萬元,以上幾項合計,車改當年共節約資金5380多萬元。
遺留之患『一用車就打仗』
作為最早車改的城市之一,大慶車改引來國人關注,甚至可以說全國轟動。
大慶車改至今,大慶市車改辦副主任於春學參與接待的到大慶考察學習團近300次。取經的人不少,但大慶人心裡清楚,大慶的車改並不徹底。
大慶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國彬稱,車改後,得到車補的處級乾部,拿出一半補貼,用於養部裡的兩輛車。
陳國彬坦承,雖然自己買了私車,但公務時還是用公車。
『一用車,就打仗。當時辦公室管車的主任,沒少挨罵。』陳國彬說,遇到幾個副部長都有事,都覺得自己分管的工作重要,車就安排不過來。
大慶市發改委總結認為,大慶車改存在雙軌制問題:市區改了縣裡沒改;市直機關有的部門改了,有的部門沒改;一個部門內部,一部分人改了,一部分人沒改。
利益之差科級乾部普遍抵觸
大慶車改當年,就有官員寫上訪信。
根據1998年的政策,大慶參加車改的正處級官員每月補貼1500元,副處每月1200元,而正科級每月僅150元,副科120元。
『你看看,處級乾部的車補是我們科級乾部的10倍。』大慶市政府研究室一名官員慨嘆,補貼差距太大。
『少數科級乾部感到與處級發放的交通費差距太大,心理不平衡,有個別人向政府寫上訪信。』1998年,黑龍江省機關事務協會在大慶調研發現,車補的差距過大,導致當時科級乾部抵觸情緒較大。
2002年,大慶市調整車補標准:正科級每月由120元調整到240元,副科級每月120元調整到180元。
2005年,大慶市發改委調查發現,科級乾部普遍反映,調整後標准仍很低,處級和科級的補貼差距依然過大。不過,此後至今,大慶的車補標准再未有過調整。
難言之隱車補在,公車亦在
根據大慶市最初的方案,車改的第一步決定,市直機關從1998年起不再購進新車。不過,這一規定流產了。
8月13日下午6時許,大慶市政府大樓東門外,不時有豐田4700、豐田4500、奧迪A6等高檔車,到門口接下班的市領導。
大慶市直屬機關車隊資料顯示,目前該市副秘書長以上官員46人,配車46輛,分別為7輛豐田4700、20輛豐田4500、17輛奧迪A6、1輛奧迪A5、1輛帕薩特。
『每個新領導來,都不願意坐舊車,都得買新車,而且都得是好車。』該車隊一名司機說。
另一個讓車改辦尷尬的是,部分車改部門在車改後,又以車不夠用為由,購買了新車。
車改後,大慶還出現了上級機關到下級部門和企業要車用等問題。
『對發現的借車、求車等問題,都做了相應處理;對公車私用進行了檢查,對違規車輛全部給予處罰。』大慶市發改委稱。
『被改的部門基本都是不滿的,可以說大慶的車改現在很尷尬。』大慶市委一名官員說,這正是車改辦不願再談車改的原因。
『像我這樣的正處,車補如果調整到2.5萬就差不多了。』陳國彬說。不過,他認為,就目前大慶的情況看,不動是最好的,『一動則亂』,如果有新的狀況,有些部門很可能要求不改了。
大慶市委一名官員認為,如果還是現在這個車補標准,來征求各單位的意見,估計所有科處級乾部,都願回到車改前的狀態。
『車的問題,是加強管理的問題,不是改革的問題。你車為啥消費這麼多,你為啥不按國家配車標准啊?誰批准你花100多萬買豐田4700啊,誰批准你花50多萬買奧迪A6啊?』8月13日,大慶車改辦副主任於春學認為,車改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車改模式】
大慶車改提出的目標是,逐步取消公務用車,實現職務消費社會化、商品化、貨幣化。
車改范圍和對象,市直機關(含有機關職能的事業單位)的處級以下(含處級)領導乾部和一般乾部。53個單位中,首批參改單位為32個,公、檢、法和農口等一些單位未列入車改范圍。
車改措施包括『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等。其中規定,1998年1月1日後提拔的處級副處級領導乾部不再配車,改發交通費。鼓勵『老人』交車、買車,改領交通費。
按級別發放車補,正處級每年補18000元,一般乾部每年1200元。
【目前情況】
改革難以進行,部分單位公車『復闢』。陷入進退兩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