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2日訊(記者 邵奇)2007年以前,黑龍江省密山市白泡子鄉長林子村是有名的集『上訪多、案件多、民風不正…』等與一身的『問題村』,成為市、鄉兩級政府一提就頭疼的『頑疾』。2007年年初,黑龍江邊防總隊迎難而上,在當地政府和群眾的一片質疑聲中將長林子村確定為愛民固邊聯系點,總隊蔣守國政委更是親自包扶這個村,在興凱湖畔小漁村打響了一場解難題、維穩定、促和諧的攻堅戰,經過兩年多不懈努力,長林子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2009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
化矛盾維穩定打造平安村
『要想解決長林子村的難題,首先就要從治安問題入手,為群眾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這是蔣守國政委在與市、鄉兩級政府領導討論長林子村問題時提出的一條『妙計』。
從2007年開始,針對長林子村存在的打架斗毆多、賭博耍錢多、上訪鬧事多的情況,白泡子邊防派出所通過『打』、『宣』、『防』、『化』的工作方法,打響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主動仗。嚴厲打擊村痞村霸,先後將村痞『張氏兩兄弟』、村霸外號『李老狠』的李大寶繩之於法,震懾了村裡好事斗毆分子;設立長林子警務室,建立群防小組,加強巡邏走訪,降低了外來流竄作案的發案率;組織婦女成立『戒賭宣傳組』,加強賭博危害宣傳,嚴厲打擊賭博活動;駐村民警耿寶新協調鄉裡司法所組織村乾部成立了糾紛調解小組,先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74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張、李兩大姓素有矛盾,2007年年底在承包村裡木耳廠的問題上因為存在優親厚友等問題,矛盾更為激化。派出所請來有關部門人員,采取公開招標的辦法,發包後的受益超過原來的三倍。群眾高興地說:『這種公開的辦法最好,派出所可是為我們辦了件大好事!』
在長林子警務室轄區綜合情況一覽表上,刑事、治安、糾紛、上訪四個欄目上都記載為零。駐村民警耿寶新介紹說,從2008年1月份至今開長林子村已經連續19個月實現零發案。村支書羅有裕高興地說:『長林子村如今從治安問題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平安村,老百姓的日子過得特安心。』
依湖建立經濟鏈打造富裕村
長林子村毗鄰中俄最大的界湖-興凱湖,全村576戶、1972人,90%的村民以捕魚販魚為生活主要來源,2007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興凱湖野生大白魚是全國聞名的『四大淡水魚』之一,每公斤價格高達近200元。然而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造成興凱湖水域漁業資源日益匱乏,漁民經常無魚可打嚴重影響了生活經濟來源,於此同時部分不少漁民不惜鋌而走險越界捕撈造成違邊事件。靠著湖不但賺不到錢還要因違法而被處罰,一下子難倒了長林子的老百姓。針對這一情況,白泡子邊防派出所在積極向漁民宣傳相關法律預防違邊事件發生的同時,積極為長林子村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派出所針對漁業資源日益匱乏的情況,組織漁民積極實現轉產,通過協調地方政府為村裡爭取到貸款,建立起魚產品加工廠,魚肉罐頭、魚皮乾、魚子醬等『魚』字品牌產品不但受到當地人的歡迎還成功打入南方市場。組織村民借助興凱湖旅游資源建立起農家游、巧嫂漁家餐館、漁家旅店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逐漸形成了捕魚、魚類食品加工、旅游餐飲的經濟鏈,給當地帶來了滾滾財源,2008年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近萬元,成為密山有名的『小康村』。現如今長林子村村民,在派出所的幫助下,不但靠湖生財還做到了懂法守法,成功轉產建起漁家餐廳、旅店的漁民老趙高興地說:『以前為掙點錢,違法過界打魚不但給咱國家帶來了不好的影響,自己還受處罰,日子過的緊巴巴的,現如今派出所幫助咱乾起了餐廳、旅店,安安心心地掙錢過,咱這日子過的老紅火了!』
移風易俗打造文明村
每天晚飯後,長林子村村民活動廣場上老人、孩子正在鍛煉、游戲,老年秧歌隊跳的正帶勁;『民警夜校』內民警村官耿寶新利用計算機幫助村民上網查詢科學養殖、科學栽培技術;『愛民固邊圖書室』內,村民在翻閱各類書籍和報紙…
而2007年以前,長林子村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村民生活十分單調,更談不上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了。一吃完晚飯,村民三個一伙五個一群不是賭博就是喝酒,輸了錢喝高了酒後打架斗毆的事情長發生,不少人還從事著封建迷信活動,不良村風丑名在外。2007年年初,白泡子邊防派出所購買並征訂大量法律、農業飼養、種植等方面的科學書籍和報紙成立了『愛民固邊圖書室』,並通過積極與駐地政府、企業協調籌集十多萬元資金,於當年年底為村裡建起了村民活動廣場配置上了健身活動器材。於此同時,派出所充分利用民警任村官的優勢,成立了『民警夜校』,駐村民警耿寶新每周三、四利用計算機知識,幫助村民上網查詢科學飼養、科學栽培技術,有效解決了村民當前關心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現如今,長林子村村民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了,村裡的風氣正了,牌桌子上的人少了,兩口子吵架的現象都少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