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公共空間被佔 人行道成停車場湖心島變大排檔
2009-08-24 15:22:5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崔志強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餐桌搶佔機動車道的現象時常可見。

公園湖心島被圈佔成為大排檔。

人行道被圈佔後成為收費停車場。

  東北網8月24日訊 當年,『××專用』、『××自用』此類主權色彩濃重的標牌在城市街頭剛一亮相曾招致斥責一片,如今人們已然見慣不怪。當初,『街路使用權有償轉讓』是政府部門為整治日益無序佔道行為的一種嘗試,現在看來,這一頗具人性化的管理嘗試顯然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送走了『大冬會』、『哈洽會』那段難得的清淨日子,哈爾濱很快又恢復了常態。無道不停車、無街不排檔,無序佔道下的混亂更勝往年。而隨著路權爭奪的日趨激烈,受到啟發的各路商家開始向公交站臺、公園廣場、沿江灘地等更為廣闊的公用領地進軍,使得原本就不豐厚的公共資源變得愈發貧瘠。

  城市公眾空間日漸貧瘠

  人行道漸漸喪失功能,公交站臺、公園廣場、沿江景區正一步步被蠶食

  天剛放亮,建國街一家足療館的業者便將兩塊移動式佔車牌立在了道邊。『這條街車位緊張,白天外來辦事的車亂停亂放,如果不早點兒佔上,等客人來了就沒地兒停車了。』

  在哈爾濱許多繁華路段,『××專用』、『××自用』之類的『私家停車場』標志隨處可見,即使在那些並不具備停車條件的小街路,沿街商家也攔線圈地或立物佔道以示主權,仿佛只要貼上『專用』標簽,門前的街路就順理成章成了不可侵犯的私人領地。

  晚間這種情況更甚。哈市一些大型酒店、歌廳、洗浴等場所周圍的空地和人行道路上的『臨時停車場』很快就車滿為患,在保安的引領下,前來消費的車輛又相繼被引導到路邊的車行道、周邊的小區庭院。

  哈爾濱是個典型的車位緊缺的城市,目前車輛保有量達到60萬,可現有的停車場、車庫、車位僅有11萬個。商家不僅在門前劃定專用車位還搶佔並不屬於他們『勢力范圍』的公用車位,使得本就緊缺的停車位變得更加緊張。愛建小區的張先生說:『外出辦事停車難,回家停車依舊難。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不讓進車,小區外有停車標志的地段不是收費就是商家專用,不得已,我們很多車主只能冒著被處罰的危險將車停在設有禁停標志的路段。』

  因商家佔用門前人行道的現象處於無序狀態,在一些人流密集的繁華地區,人行道行人的功能幾近喪失。而個別投機分子很會『看清形勢』,私自畫線、立牌,做起了馬路收費停車場這一無本的生意。

  大馬路被佔,小街路同樣未能幸免。

  松源街是道裡區一條並不出名的小街,這個夏天,沿街眾多小飯店紛紛將桌子搬到室外,十餘處大小露天排檔將這條小街擾得沸沸揚揚。

  幾年前,城市管理部門在部分城區嘗試開展大排檔試點工作,以期通過采取疏導結合的管理模式治理馬路餐桌泛濫這一城市頑疾,結果卻沒走出『打不死,放就亂』的怪圈。不少已取得合法佔道經營資格的大排檔也開始隨意外延佔道,更多原本並不佔道經營的小飯店也相繼在門外支桌經營。在草市街、經緯頭道街、道外北七道街、平公街等燒烤大排檔密集區,人行道已完全淪為了私家餐廳,在煙霧的籠罩下,沿街居民開窗透氣都成了一種奢望。

  據公交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哈爾濱市現在公交候車站臺3000餘處,少有不被商販擠佔的,其中有50多處站點公交車常年無法正常進站。建國公園公交站臺、公路大橋公交站臺、友誼路公交站臺、瑪克威商廈門前公交站臺等公交線路比較密集的公交站點長年被眾多流動商販包圍,烤火腿腸的、賣水果的等各色商販佔據了站臺的大部分空間,使得原本寬敞的站臺變得擁擠不堪。而在早晚交通高峰期間,許多營運車輛也趕來添亂,佔據公交專用通道攬客拉客,進站的公交車不得不駛出老遠停在馬路中上下客,乘客在車流中穿行追逐公交車的驚險場面時常可見。

  同樣帶有公益性質的眾多廣場、公園等休閑場所也難逃被侵佔的厄運。近年來,眾多公園相繼免費向市民開放,可隨之來的各類頻繁的商業活動卻令市民不滿。如果說,公園的管理部門為了彌補管理經費不足適當開展商業活動倒情有可原,可當過多過濫的商業活動擠佔了大量的公園空間時,公園的公益性、休閑性就不得不大打折扣。同時,屢禁不止的流動商販的入侵,也在蠶食這有限的公共資源。更有甚者,一些人還在公園、江邊隨意圈佔公眾休閑空地支起一張張簡易桌椅,在管理者的眼皮底下收起了『租子』。

  公共資源何以成了爭食的蛋糕?

  是什麼讓這些人如此有恃無恐地將公共資源據為己有?又是誰給了他們牟取私利的權力?

  從江北灘地管理部門一負責同志直言不諱的解釋中,我們也許能聽出點兒什麼———『這片沙灘是我們好不容易從水務局灘涂管理部門手中爭取過來的。我們是企業,當然要用手中的資源經營賺錢。現在這片沙灘我們承包給了個人,我們收他的承包費,他怎麼收費賺錢我們乾涉不了。至於說市民使用公共灘地該不該收取場地費這得看你怎麼理解。我個人認為,既然承包人已經在沙灘上投入了資本並向你提供相應服務,收取必要的費用也在情理之中。』

  同樣是因為利益,一大排檔業者曾說:『以前規規矩矩在小飯店內經營的時候,一年辛苦下來也就掙個十萬八萬,現在搬到室外後,面積也大了,一個夏天能掙過去的幾倍。』一個曾開過收費停車場的人透露,在他做過的眾多生意中,只有馬路停車場是只賺不賠的無本買賣,而且利潤驚人……在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選擇上,很多人都會選擇後者,而政府免費提供的公共資源更給他們追求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方便。馬路經濟繁榮的背後是滾滾財源,可遺憾的是,創建這些公共資源的政府以及犧牲了自身利益的百姓並沒有從中得到相應的好處。

  城市道路可不可以用來經營?如果可以,政府可由此多了一項收入。幾年前,為了規范無序的佔道行為,也為了收回流失民間的公共利益,城市管理部門開始嘗試性對人行道的使用權進行有償轉讓,比如為一些具備門前停車條件的商家辦理佔道停車審批手續,在部分城區開展大排檔試點工作,並通過收取臨時佔道費以增加財政收入。可令管理部門尷尬的是,收與支相差太遠———由於佔道經營等原因,哈爾濱人行步道板每年人為破壞近30萬平方米,損失近千萬元,相比之下那點佔道收入根本微不足道。

  收復失地的艱難

  路權放開後的連鎖反應讓管理部門始料不及,因為誰也不會想到,大排檔試點竟然試出了如今的滿城餐桌。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商家門前人行道停車場的設立上。當時,哈爾濱有中高檔大酒店、娛樂場館上千家,而通過審批拿到停車場手續的不足10%。盡管許多商家沒通過審批,可這些不具備門前停車條件的商家仍然畫線立牌佔地盤,而就在哈爾濱市所有商家門前停車場、停車位都已過審批時效的今天,這些商家仍在一如既往行使著『××專用』、『××自用』的特權。

  近些年的各類專項整治,被看作是一場政府部門與商販的公共資源爭奪戰。其中的一次整治活動4天查處1000餘輛違章停靠機動車輛;宣化街、大成街、和興路、清濱路等街路上的24處60餘個違章設置的佔道擋車設施強制拆除;大成街、文昌街等處的4個違規停車場被清理取締;道外區城管行政執法局對繁華路段展開專項整治,清理佔道大排檔15處……為了整治城市公用資源被隨意侵佔這一城市頑疾,管理部門整日奔波,忙得焦頭爛額。但事情往往是,在專項整治、集中清理後,各類侵佔公共資源現象仍舊,且愈演愈烈。

  這是個令人費解的現象:一方面,是管理部門叫苦不迭,他們說,我們已經在盡力了,但違章現象太多,明顯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是老百姓怨聲載道,他們說,管理部門根本不作為,或是有個人利益牽扯其中,要不然為什麼這些現象連年整治不見起色,為什麼市民的舉報經常石沈大海,無人過問?走訪中,一酒店老板坦言:『人行道又不是個人家的,哪能是誰想佔就佔得了的。就拿我在店門前開大排檔來說,當初也是托人弄景,方方面面沒少打點,雖然正規佔道手續沒辦下來,但我畢竟已在事先打好「招呼」,得到相關部門默許了。這幾年,我和執法部門關系處得相當好,平常他們從不來我這兒找麻煩,有大行動的時候也會提前知會一聲,這對我來說就足夠了。』他介紹,為了不給管理部門添亂,對那幾名經常告狀的樓上居民他也想辦法『擺平』了,要不然也不會這麼多年一直相安無事。

  據有關人士介紹,違章佔道行為之所以屢禁不止,除客觀歷史原因外,與相關法規滯後及管理不力有著直接關系。由於歷史原因,哈爾濱市臨街建築門前預留停車場欠賬較多,臨街建築門前沒有停車場或配建停車場不夠用的問題十分突出,從而導致了車輛亂停亂放,違章佔道現象嚴重。針對停車場管理,1998年哈爾濱市出臺過一項針對停車場管理的《哈爾濱市機動車停車場管理辦法》,但該條例在2004年被廢止後至今還沒有新的相關地方性法規補充,使得目前對停車場管理尤其是違規停車場的處罰執法真空。對於其他侵佔公共資源的行為,管理部門往往有諸多難處:如對露天排檔,『基於市民有這方面的需求,不好一棒子打死,只能慢慢疏導,逐步規范』;如對侵佔公交站臺的小攤販,『他們流動性強,經常和管理人員打游擊,難管難清,況且這些擺攤者大多是下崗或無業人員,出於人性化管理,也不能管得太嚴』……

  與民爭利:公共資源不是市場資源

  許多市民認為,哈爾濱之所以會出現眾多的『××專用』、『××自用』,之所以露天排檔泛濫成災,這當然有利益的誘因,但與管理部門的『縱容』也不無關系。也許管理部門開放道路經營權的初衷是好的,但放開並不等於放手。在許多地方,各部門職能交差、互相推委現象嚴重,以罰代管、人情執法的現象普遍,以至於各商家、單位甚至普通市民說佔就佔,說堵就堵,而管理部門處罰時大多一罰了之,過後違章現象依舊。

  『公共資源不是市場資源,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經營,實質上都是與民爭利。』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楊說,以商家隨意圈佔人行道為例,這就是典型的侵犯公眾權益的行為。盡管此類現象的出現與城市建設先天不足有直接關系,但以犧牲公眾利益來滿足少數人利益需求的做法實不可取。城市道路和交通設施屬公共產品,是政府提供給全體市民的必要的生活保障,如果公共資源不能公用,而成了商家或個人無償使用的私家財產,那『城市發展,以人為本』就成了一紙空談。

  有關專家認為,隨著私家車擁有量的與日增加,市區停車難的問題將會日益突出,如何解決商家擠佔人行道的這一現實問題,最終還要依靠市政建設的發展、法律法規的盡快健全和管理的加強。目前,全國各地都陸續出臺了機動車停車場管理辦法,哈市也應盡快出臺有關規定。如果管理辦法出臺,可以理順管理主體,改變目前無序經營狀態,對私設停車場的商家進行處罰,緩解停車不規范帶來的交通壓力。鑒於目前哈爾濱市停車位嚴重短缺、車輛隨意佔道的現狀,有關人士建議,在今後的舊城區改造、城區街道拓寬、路橋建設過程中,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預先留出一塊空地,規劃出一定場地,用於建設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如此纔能在緩解停車難的同時,有效解決車輛侵佔人行道的問題。

  董鴻楊說,公共資源被侵佔幾乎是所有發展中城市的共性問題。基於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城市基礎設施尚待完善的情況下,我們不是不可以嘗試性地有條件地放開部分公共資源的使用權,但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功能定位,就是說公共資源放開的前提條件必須是保證其服務大眾的基本職能。同時,政府部門更要加強日常管理。目前馬路停車、馬路工廠、馬路餐桌等在哈爾濱市遍地開花,已成為文明城市建設進程中的嚴重阻礙,由於『法難責眾』,數次清理整治都收效甚微。要想解決這一困擾我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單靠每年幾次隨機性的專項整治、集中清治顯然很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對此政府部門應該認真研究並制定出一個科學規劃、長效管理的好辦法。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