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近日,哈爾濱首個棚改回遷房道外哈東新區D區7號樓交工驗收了,聞訊趕來的拆遷戶崔大媽在樓裡、院裡到處看著:防盜門、落地窗、廚房、陽臺、衛生間、暖氣、小區周邊綠化樣樣有,她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年底前,哈爾濱將有一萬戶崔大媽這樣的被拆遷居民回遷新居住上高樓。同時哈市的4萬戶農民也將在政府的補貼下,徹底告別寒冷透風的泥草房,住上保溫節能的磚瓦房。
棚改居民年內進戶住高樓
哈爾濱市成規模的危房棚戶區改造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前期大面積改造後遺留下來的棚戶區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目前仍有8萬餘戶棚戶區居民住著沒有下水、沒有暖氣、沒有室內廁所,屋頂常漏雨的房子。
為了讓低收入棚戶區居民通過棚改一次性解決住房困難,哈市政府2008年啟動了新一輪的棚戶區改造。計劃用3年時間改造棚戶區530萬平方米。這個市全面實施了『好民居計劃』,以棚戶區改造為核心載體,把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作為主攻方向。對棚戶區內符合政策條件的被拆遷居民就地落實『拆一還一』政策,一次性解決住房困難。還設置了『最低40平方米保障戶型』等棚改優惠政策。當年,共完成棚戶區拆遷230多萬平方米,投入30億元棚改資金。
為保證群眾臨遷期間有房住,在臨遷期間,自拆遷之日起至回遷之日止計18個月,發放住宅房屋臨遷補助費。僅2008年13個拆遷項目貨幣補償60萬平方米,一次性共支付臨遷補助費3600萬元;產權調換85萬平方米,現共支付臨遷補助費1.18億元。兩項合計支付1.54億元。
哈市政府要求,必須保證回遷安置房先建設,確保建成質量過硬、配套完備的精品工程。截至目前,群力新苑小區69棟安置樓建設接近尾聲,仁裡小區、好民居濱江新城、龍橡社區等一大批回遷安置項目已紛紛竣工。一個個喜訊傳來,讓熱盼搬新居的居民合不攏嘴。今年內,至少一萬戶被拆遷居民回遷新居住上高樓。
今年,哈市又確定了拆遷改造100萬平方米、回遷1萬戶的棚改目標,截至目前,已有12個項目開工建設,有3個項目預計實現當年回遷進戶。
24日,哈市棚改推進會議再次明確提出,要重視棚改基礎設施建設,煤、水、電、氣、熱都要提前一周運行到位,讓群眾不再住鬧心房。國土部門要優先安排建設用地,簡化審批程序;改造項目原則上實行原地建設,確需異地建設的拆遷安置用房也要安排在交通便利、設施齊全的區域;棚戶區改造和廉租住房要有機結合起來。
節能磚瓦房取代泥草房
土坯牆,泥草頂,下雨漏,窗糊紙,這樣的泥草房佔了哈爾濱市1794個行政村總數的95%。現如今,在農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這樣的泥草房逐步被彩鋼瓦、防盜門、塑鋼窗的磚瓦房取代,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戶告別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坯房,喜遷新居。
連日來紅旗鄉長征村農民劉玉璽臉上一直掛滿了笑容。身體有殘疾的她與母親、丈夫、孩子一直在泥草房裡居住,在今年的農村泥草房改造中,南崗區的『以獎代補』政策,讓他們一家住上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
為減輕農民建房負擔,徹底改變農村部分農民的生活居住環境,去年,哈市政府出臺了改造農村泥草房一系列優惠政策,根據具體情況,由民政、財政和地方政府分別給予定點改造農民一定的補助,力爭八年將32.78萬戶泥草房基本消除。在改造過程中,哈市各區縣市還充分發揮建委等各部門技術優勢,為建房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引導農民以完善房屋使用功能為重點,使用苯板復合牆體、塑鋼窗、彩鋼屋面等節能建材,使改造後的住房達到節能、環保、抗震標准。
哈市去年拆除泥草房4.35萬戶,共計257.4萬平方米,新建改造農房4.09萬戶,共計371.74萬平方米,全市農村泥草房改造完成投資25.37億元。
今年,哈市把農村泥草房改造與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結合起來,讓農民喬遷的新居50%以上達到節能住房標准。同時,還將泥草房改造將與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整體提昇農村的人居環境質量。以示范村為突破口,以改水、改路、改氣為主要內容,采取政府補貼、村積累投入和農民投工投勞等方式,全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使農村人居環境面貌發生根本變化。
據悉,哈市今年將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230萬平方米,新建農房340萬平方米,4萬戶農民年內可住進節能、省地、防震、環保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