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9月1日電題:智障孩子從這裡登上世界冠軍領獎臺——哈爾濱市燎原學校創新理念探索特殊教育新模式
新華社記者 高增雙
由於患唐氏綜合癥,宋志鵬出生不久就有醫生斷言他活不過15歲。今天的宋志鵬已經22歲,是哈爾濱市燎原學校的一名學生。周圍人都說,宋志鵬的命運因燎原學校而改變,他不僅在這裡登上了世界冠軍領獎臺,而且在這所學校踏踏實實地學到了真本領。
事實上,宋志鵬是燎原學校眾多智力障礙兒童的一個縮影。哈爾濱市教育局局長朱振德告訴記者,近年來,燎原學校按照全市教育『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位教師,辦好每一所學校』的工作理念,把培養學生『能生存、會生活』作為辦學目標,盡其所能讓智力障礙學生缺陷得到補償,潛能得以挖掘,在歷屆特奧會上,燎原學校的學生獲金牌百餘枚,39名學生從這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32名學前及小學段學生從這裡回歸到普通學校就讀。
有信心,纔會有動力
哈爾濱市燎原學校是一所以招收智力障礙兒童為主的特殊教育學校,200多名學生中,患唐氏綜合癥、自閉癥、腦癱、多動癥和學習困難等各種病癥的佔了絕大多數。由於智力障礙被人看不起,學生們做事沒信心、學習沒有興趣的情況相當普遍,如何提振自信心,讓孩子們揚起生活的風帆,同時也讓教師們的教學更有動力,成為燎原學校所有師生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特長培養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我們把特長培養的著眼點首先放在了體育教學上。』燎原學校校長張聯弛說,2000年前後,學校開始在體育教學上嘗試加入游泳和輪滑、滑冰項目,選了一些有興趣同時有康復需求的學生訓練。
校康復部主任、游泳隊教練劉濤說,教這樣的孩子游泳很辛苦,但學生和家長的毅力也讓老師深受感動。劉濤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一位叫丁一的學生學游泳時的情景:『這個孩子患腦癱,由於總合不上嘴,學憋氣要先用手托下巴合上嘴再下水,嗆得把吃的啥的都吐到了游泳池裡。上完第一堂課,我就找到家長,可孩子媽媽說,孩子能堅持。就這樣,連續多少天訓練孩子都在水裡嗆得直吐。一天,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孩子媽媽當時也在現場,我去找她,看到孩子媽媽的時候我怔住了:她正躲在柱子後邊哭。我以前幾次找過她,媽媽一直對我說,沒事,孩子能堅持,可此情此景當媽的更心疼,只能偷偷地哭,她是真想讓孩子學會些什麼。我什麼也沒說,把訓練堅持了下來。後來,丁一真的學會了游泳,口水再不流了,體質也好多了,還拿到了全國特奧會100米蛙泳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