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跨過黑龍江源頭 森林采伐在他鄉
2009-09-03 16:41:1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徐春華 宋汜波 李飛 孫昊 孫彩鳳 劉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當年,在俄羅斯采伐的林木就是從這裡運往國內。

  黑龍江源頭和口岸都在漠河縣北極鄉洛古河村,相距不遠。

  3年前,俄羅斯關閉了臨時口岸。此行,記者不見了口岸當年的繁忙與熱鬧。

  幾經聯系,記者采訪到了西林吉林業局金溝林場副場長張建友。他曾7次進出洛古河口岸,是境外采伐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新世紀之初,由於林業減產,大興安嶺林管局開展境外采伐。金溝林場作為試點,與華誠公司合作,在俄羅斯赤塔州從事木材采伐作業。

  2000年初,漠河滴水成冰。金溝林場6個工作隊、近百名清一色『老爺們』,從洛古河口岸出境,進入俄羅斯。沒有公路,他們沿著結冰的石勒喀河河道上溯,行進150公裡,到達不過四五十戶人家的漠河恰林業局七壺林場(中文的叫法),再向大森林腹地進軍40多公裡,就來到了工作點——山場(即采伐點)。

  抵達這裡,他們剛好乘車走了一整天。搭起用雙層塑料布遮覆的兩個帳篷,一個用於住人,一個用於『住』兩臺G-50型拖拉機。吃的,是大家從國內帶的凍白菜、酸菜、豬肉、米面油等,飲用、做飯用的水來自冰雪,就地取材。出境前,大家都理成短發。在山場,洗澡、洗衣就別想了,頭發都不能理。想講衛生,那是3個月後回國的事兒了。


 

  2005年接到任務,大年三十兒出發。早8時,金溝林場120人的采伐大軍沒有一個人掉隊,大家坐著幾近露天的平板車出境了。到達山場時,正好是半夜12時。

  采伐隊山場地處北緯53度以北,最低溫攝氏零下52度。雪大,少說厚達70厘米,說是走,其實大家出了窩棚,基本都是爬著行動。胸徑35厘米以上的落葉松國內很少了,這裡到處都是。每天,大家早六點必須走出去,晚上七八點鍾纔回到營地,伐倒的原木裝上運載量20多立方米的幾十臺運輸車,源源不斷通過洛古河口岸運回國內。

  只有冰封雪凍,黑龍江上纔能運木材。一連7年,這支隊伍每年12月底或年初出境,一乾3個月回國。一連7年,這100多人沒有在家過一個春節。張建友告訴記者,春節放假一天,他作為『頭頭』,任務只有一個,和大家猛喝酒,否則有人一哭,誰也剎不住。

  2006年春節剛過,一名工人突發急性闌尾炎,被大家送往170公裡外的俄羅斯漠河恰林業局醫院。術後急需營養,可是醫院每天兩頓飯,除了幾片面包、火腿,就是奶茶、咖啡,加之飲食不習慣,餓得這位伐木工實在受不了,最後被大家『偷』出醫院。還有一次,伐木工尹宏軍(音)被砸,胳膊骨折。俄羅斯禁止我國有關藥品入境,加之通訊受限,尹宏軍就強忍著,輾轉7天纔回到漠河。接骨時,斷骨處都長出了肉芽。

  據了解,近年來大興安嶺多家林場從事境外采伐,僅金溝林場7年來累計采伐量就達20多萬立方米。2006年,洛古河口岸臨時性閉關,漠河縣境外采伐一停3年。

  張建友告訴記者,眼下林場正在和興邦公司洽談境外采伐合作事宜。如果達成協議,今年12月,他們將通過其他口岸出境,開始新的采伐征程。

  記者手記   收獲大興安嶺精神

  在漠河采訪,正值初秋時節。記者一行住有賓館,行有汽車,晚上還可以洗個熱水澡,但短短兩天下來,胃痙攣、咳嗽、咽喉腫痛還是紛紛找上門來。

  身在福中,一比方知,在荒僻的俄羅斯原始森林,在攝氏零下50多度的嚴寒中,我們的林業工人連續3個月不能洗澡、不能理發,戰天斗地,而且一橕就是7個年頭。

  境外伐木工人戰嚴寒、破禁區,顧大局、愛集體,同甘苦、共命運,他們采運回的不只是一車車原木,更收獲著突破高寒禁區的大興安嶺精神。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