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省部分市縣種植業結構調整現場會在北安市召開 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
東北網9月4日訊(記者 印蕾) 全省部分市縣種植業結構調整現場會4日在北安市召開,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早熟玉米生產,加快調整種植結構,建立合理輪作制度,從根本上破解麥豆產區大豆重迎茬問題,全面提高北部地區農業生產水平,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實現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建設目標提供保證。副省長呂維峰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前,與會人員參觀了北安市土地規模經營、大型現代農機作業合作社和農墾北安分局德美亞玉米示范田現場。
會議分析了我省農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並指出我省糧食增產潛力很大,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
會議要求,要搞好以玉米為主的種植結構調整,實現結構優化、品質提昇、效益增加的目標。要科學制定規劃,優化生產布局。要注重發揮比較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突出規模生產。要抓好試點生產,穩步擴大面積。通過鄉村戶試點、積溫帶試點、模式化試點等先行試點,實施典型引帶,加快早熟玉米生產。要推廣先進技術,提高栽培水平。通過應用良種,增加密度,深松整地,科學施肥,抗旱播種,努力提高技術到位率,向科技要產量、要效益。
會議要求,要發揮大機械作用,發展規模化生產,在連片整地、規模經營上實現新突破。要按照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要求,有計劃地組建大型農機作業合作社,培育農機大戶,增加大機械保有量,提高大農機裝備水平;重點要裝備大馬力拖拉機及玉米整地機、播種機、植保機、收獲機等配套機具。要突出規模化,依托農機合作社載體,發揮大機械作用,創新經營機制,采取農民土地入股、租賃等形式,將農民分散的土地連起來,發展統一供種、整地、播種、施肥、中耕等統一規模連片經營,為大機械作業創造條件。要注意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乾旱問題,農業和水利部門要研究抗旱措施,推廣抗旱技術。要注意引導實施土地規模經營的農民開展勞務輸出、發展畜牧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