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的內涵深刻豐富,博大精深。
經過墾區廣大理論工作多年的研究,北大荒精神的理論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並已經在墾區廣大乾部職工中達成共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16個字:『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
它以鮮明的時代性、歷史的繼承性、廣泛的群體性、豐富的實踐性為特征,在農墾發展史上發揮著導向作用、規范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和輻射作用。
艱苦奮斗,既是我黨、我國人民和中國農墾事業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又構成了北大荒精神的核心部分。
我國幾代領導集體對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都有著十分重要的論述。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的著名論斷。他指出:『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1989年3月23日,鄧小平同志在談到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時指出:『我們最近十年的發展是很好的。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發展不夠。我們經過冷靜考慮,認為這方面的失誤比通貨膨脹等問題更大。最重要的一條是,在經濟得到可喜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沒有告訴人民,包括共產黨員在內,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堅持這個傳統,纔能抗住腐敗現象。所以要加強對人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艱苦奮斗。這是中國從幾十年的建設中得出的經驗。』
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是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對包括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內的「西方社會病」,更應該有鮮明的批判態度,更應該自覺加以抵制和防范。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對外開放中,我們要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有用的東西,但又要注意防止把腐朽當神奇、把癰疽當寶貝。為了實現我們的理想,在學習別人好的東西的同時,必須堅持發揚自已的優勢。要在全黨全社會大力提倡高尚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艱苦奮斗、勤儉朴素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對於共產黨員和各級乾部來說,這也是對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鑒別力的一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