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訊 『我從小就對哈爾濱很感興趣,這個城市收留了我的曾祖父母輩和祖父母輩的許多人,我的家族共有15人安葬在這裡。』作為以色列哈爾濱人後裔的尤迪特·麥呼達爾女士說,『這座城市承載了我的家族的太多記憶,雖然我的族人大多是第一次來哈爾濱,但他們的感受更像是故地重游。』
28日,65歲的尤迪特女士率領一個由祖孫三代共12人組成的家族旅游團由以色列來到哈爾濱,目的是完成一次家族的尋根之旅。
2008年2月12日,經以色列以中友協主席考夫曼先生介紹,以色列哈爾濱人後裔尤迪特女士給市僑辦發來一封電子郵件,請求幫助尋找其外祖父母在哈爾濱的墓地。市僑辦工作人員對此非常重視,經過多方尋訪,在猶太人公墓找到了尤迪特女士外祖父母的墓地,並為其傳去照片。尤迪特對此十分感動,提出想重修墓地,並立一塊用中文、俄文和希伯來文刻的墓碑。經市僑辦多方協調,由市民政局落實了墓地重修計劃。
2008年5月份,尤迪特女士專程來哈爾濱為外祖父母重新修墓。看到新墓碑落成,尤迪特對哈爾濱市保護猶太人墓地的做法非常感動,表示要帶自己家族的全部成員來哈尋根。
今年9月28日,她的計劃終於成行。包括兒子、侄女全家在內的祖孫三代共12人全部來到了哈爾濱。其中最小的成員僅3歲。
尤迪特告訴記者,她的家族是曾祖輩於20世紀初從烏克蘭遷到哈爾濱的,外祖父是一名木器商人,母親於1909年出生在哈爾濱市,在這裡生活了17年。從小母親就經常對她談起哈爾濱,說這裡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讓尤迪特從小對哈爾濱就充滿好奇。至今,在她的臥室裡,還掛著一張外祖父在哈爾濱猶太舊會堂內留下的照片。
『我們去祭奠了陵墓,還參觀了猶太新會堂,游覽了中央大街,看到哈爾濱保留這麼多當年猶太社區的遺跡,我真是太感動了。』尤迪特女士說,『我尤其喜歡現在住的馬迭爾賓館,這是當年猶太人開的,很有懷舊氣氛,我會想象當年我的母親就坐在這裡喝咖啡。』
第一次來哈爾濱的懷瑞德女士是尤迪特的侄女,她是一名馬拉松運動員。『我昨天一早就跑步到松花江邊,那裡有很多人在跳舞、打太極拳。這說明哈爾濱人非常熱愛生活,我一下子就愛上這個城市了。』
懷瑞德說,『奶奶常提起的美麗的松花江和太陽島,這兩個地方我都去看了,感覺就像是故地重游。』
與尤迪特同行的利普金先生是她的老朋友,也是以色列最大的希伯來文報紙馬裡夫報的高級經濟記者。『我對中國一直有很深的感情,那是緣於40多年前的一次難忘的采訪。』利普金說,『我有幸在坦桑尼亞見到了前來訪問的周恩來總理,還與他進行了交談。周恩來總理得知我是以色列記者,特意對我說,歷史上中國人和以色列人從來都是好朋友,希望我們今後多多交流。也就是在這次采訪中,我得知中國要援建坦桑尼亞一條鐵路時,這讓我對新中國無比佩服。』
利普金說,作為經濟記者,他對哈爾濱市與以色列在經濟科技上的合作很感興趣,雙方在高科技、電子、能源和農業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可以開展深入合作。
『我很滿意這次哈爾濱尋根之旅,還要把在哈爾濱的所見所聞告訴年過八旬、現居美國的姨媽,她也是在哈爾濱出生的,很想回來看一看。』尤迪特女士說,『猶太人有很強的家庭觀念,今後不管過了多少代,都會來哈爾濱尋根。』